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士生复试,该给导师带点啥?

(2009-03-03 21:55:19)
标签:

硕士

复试

杂谈

    白天经过学生院,听几个80后在讨论她们的感受:“哇塞,360分就够雷人了,竟然有390分的?”“这有什么,440分的真人我都见过...”

    突然发觉又一个复试的季节已经来了。

    关于硕士入学,这些年算是有些领教的。于是想YY几句,算是一些经验吧,爱听不听。

    【何时该带】

    复试是否需要带啥,基础在于你的初试分数,可以说初试的地位决定你的动作。

    如果导师名下没有“过线”的“本院”、“本校”人,只有你一个要投罗网,那还带啥?带“两袖清风”去就是了,导师求你的事还带东西,除非脑子进水,或者另有所图(打算继续读博士啥的)

    如果你的分数高高在上,名额超过两个一般第一名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名额只有一个,那可就难说了。--其实最困难的就是这情形。初试+复试、差额复试决定了你有被干掉的机会。这时候好好拼命得来的分数很有可能因为你的“不作为”而被“不差钱”的人给拍卖了。所以这种情形该带点。

    当年妻子就是这种局面,本来初试第三名,名额5名,以为问题不大。同学建议还是见见导师,不想一进门气氛就不对,说来说去就是“第一年考,这样的分数就不错了......”似乎来年才是机会....结果果然“名落孙山外”,气得改了学校、改了专业,恨不得再也不见那些人,不想那些事。于是再进硕士门口,已经荒废三年!这种劲是较不得的,那可都是青春年华啊。

    如果你的分数本来就在“边缘”,你觉得该带还是不带?

    【带啥好呢】

    带啥好,关键看导师的爱好。有时候就是一种礼仪上的表示,不必在乎价位高低。真的,我们是礼仪之邦嘛,谭钱多“俗气”,再说能够当上“硕导”“博导”的,一般是主任、院长,南方叫“老板”,光科研经费动辄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可以支配,所以他们真的“不差钱”。

    在不差钱,也不能不带东西。

    方案一:土特产

    好记、实惠。地球再小也有地域之分,这不国家都建立60年了,方言不还存在吗?上海不是吆喝着上海话,广东不是说着粤语,福建不是还有闽南语吗?......

    土特产能够让你的地域标记记载下来,导师好记。

    土特产从当地买“正宗”,

    还有一点--便宜。

    方案二:工艺品

    雕刻、砚石这些东西,显档次,摆到那里--品味!

    再说体积小一些,有分量,不容易看见,一个包裹可以背几个不露声色,好!

    【送愿景】

    送东西仅仅是一个社交活动,再傻的导师也主要是看学识,水平。看你能够给他干点活,能否具有顺利毕业的能力,能否不让他操太多心,所以,进了门大家比的都是“学问”。

    学问可以代表着你是否具备独立或准独立完成硕士阶段学习、论文、毕业能力。

    如果,能给导师这样一个愿景--我能(而不是鲁能?不能!)

    该要的时候,导师会要的。

    【结语】

    其实送什么都是个面子,都是块“砖”,敲开门关键看学问,造价成大师的毕竟少数不是。

    但是--这块砖的确是少不了的:

    一定要小--好拿!

    一定要特--好记!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