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熊焰
熊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59
  • 关注人气:7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弱胜强的布局——并购欧美实体企业的思考之八(1)

(2009-04-15 11:25:22)
标签:

博弈

三国演义

隆中对

产业链

金融危机

财经

分类: 中国流

 

一千八百年前,中国正值一个王朝的末期,又是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时候。一个名叫刘备的小股武装力量首领,在南阳的一间普通民宅里,认真听取了一位名叫诸葛亮的27岁年青人为他进行的时局分析。这位年青人为刘备做了一个远大的蓝图规划——成就霸业,夺取天下。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做一个全盘的布局:其中包括应该先夺取哪个战略要地来立足,再去攻打哪片区域作为起家的根据地,应该去团结谁,一块向谁去做斗争,谁是今后主要的对手,谁是可以吃掉的对象,自己的长处是哪些,敌人的短处有哪些,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壮大势力等等。

 

实际上,诸葛亮所面对的倾听者,此时不过是一个手下只有1万左右兵力,被当时的其他军事集团追得无处安身,只能在某个地方势力的收留下蜗居在一个小县城里的人。让这样一个看起来时运并不太好的人,去与兵力比他强大一百倍都不止的军事集团争夺天下,这听起来怎么都有些像天方夜谭。

 

但让人惊讶的是,未来的时局几乎完全是按照这位年青人当初规划的方向发展,刘备按照年青人为他所设计的布局,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就成为当时中国三支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并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蜀国。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曾产生过很大影响,近代中国有无数个带兵打仗的将领,都是靠着读三国完成了自己的军事启蒙教育。小说中的“隆中对”虽然看起来像一个传奇故事,却是完全取自于史书《三国志》,所以可信度非常高。诸葛亮在草庐中为刘备所做的这番分析和规划,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布局:像东联孙吴,北抗曹操,西取巴蜀,三分天下,安抚戎夷和北伐争霸等战略思想,都在“隆中对”中得以体现。正是因为战略布局的正确,才让刘备在力量对比处于完全弱势的格局下,在与各敌对方的博弈中取得节节胜利,最终奇迹般实现了三分天下的事业。

 

“隆中对”故事对中国现阶段抓住金融危机机会,通过海外并购调整产业链布局,从而改善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不利地位有很大的启迪作用。

 

中国的制造业目前正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缺乏技术、品牌、渠道等核心的东西,这与“隆中对”中刘备军事集团面临的缺兵、缺武器、缺地盘等的不利形势十分类似。当一个主体在博弈中处于这种弱势的格局下,希望向好的方向发展以求占据有利地位时,就必须要有好的战略发展布局。

 

作为弱势一方,中国制造业在与强势一方的博弈中,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现阶段环境如何?对方的软肋在哪里?如何利用环境的变化从对方那里取得所亟需的粮草与装备?

 

出海远征中,应选择哪些行业作为突破的重点:是金融类还是实体类?资源类还是服务类?去哪个区域并购效果更好:美国,欧洲,还是其他地区?在具体并购目标的选择上,需要设定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挑选出最优价值的并购对象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在布局中都需要认真筹划。

 

布局要充分结合中国自身的现状特点,从中国制造业的轻、重、缓、急角度出发,去做缜密的规划安排,从而在博弈中获得战略主动,体现“中国式”的风格特点。就像中国围棋代表团当年远征日本时摆出的“中国流”布局一样,要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实战中迅速抢占大场,占领实地,从而对全局战势产生好的影响。

 

当然,一切布局的实现都要有好的时机做配合,就犹如当年三国火烧赤壁时必须要有天气风向做配合一样,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并购也是如此,如果时机不成熟,目标方要价太高或是打定主意不愿意卖,那再好的布局也没有用。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每都不能克定中原,显然就是时机未成熟的缘故。

 

而现在爆发的金融危机,正是给了中国这样一个百年一遇的机会,这就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一场及时的“东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