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本杂谈 |
分类: 国外纪行 |
刚到东京的第一天,未来证券公司董事长上野先生邀请我们去日本桥附近的一家叫“炉端也”饭店去吃烧烤,在那里,我们被烧烤师傅们的动情“表演”吸引住了。
两位烧烤师傅跪坐在那里为大家服务,我们吃饭的人围坐在周围。与一般中国烧烤店不同的是,两个师傅一边为大家做着烧烤,一边在有节奏的喊着“号子”;而为我们端送杯盘的几个服务生,则与之遥相呼应,和着“号子”的节奏与烧烤师傅相互唱和。
这种号子不是在“唱”而是在“喊”,但号声却极富韵律,听起来悠扬悦耳。从号声中可以感受到喊号的人所流露的愉悦之情;而随之唱和的人,也透着一种轻松愉快。这悠扬的号子声,让我想起了那首日本著名民歌——“拉网小调”。
那是一首许多年前人人会哼、脍炙人口的曲子,小调的节奏十分欢快,反映的是北海道渔民的快乐心态——眼前的烧烤师傅和饭店服务生,生活得岂不也像曲子中的丰收渔民那样快乐、满足?这种场景也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社会理想中的“田园生活”——那种“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画面;那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生活中最简单、最质朴的东西,也往往最美好,最发自内心,最让人心向往之!
在场的人们都被这种生动的“表演”所吸引了,不由得加入进去,也与师傅们唱和了起来。
“好学”的上岛先生
上岛先生是我们的合作方——未来证券的董事长。他五十多岁,头发已接近花白了。在几天接触中,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上岛的“勤学好问”。
上岛不会汉语,在我们旅日期间,他就抓紧一切机会来学习汉语。比如吃饭时,大家边吃边聊,他就借机学说汉语,他开始总把吃饭的“吃”字发成“七”的音,知道不正确后,就不停的反复的练习。其它情况下也是,只要一有机会就学,包括学唱中文歌曲。
上岛这种学汉语的劲头,也从侧面反映了日本这个民族对学习的执着精神。
与中国悠久的历史与博大的文化比起来,日本要晚得多,也浅得多。当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的星空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时,日本还只是一个四面环海的狭长小岛上的一个落后的部族。直到公元七世纪,到了中国的盛唐时代,日本才开始派出使团来中国学习“天朝文化”。
但就这样一个“蛮夷小国”,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执着引进着中国文化,儒家的、道家的、佛教的、茶道的、服饰的……只要是觉得对他们有用的,就不停的一批一批派人来学,学完后就东渡大海带回去。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已学完了自己想得到的全部精髓。
是的,日本现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得最好、乃至“发扬光大”了的一个国家。比如佛教,日本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是佛教徒;比如儒家,日本的学生以前每次上课时都要对着孔子的画像行礼;比如茶道,茶道已走进了日本的每一户家庭,日本人对茶道的尊重与领悟程度已远超中国之上……
现在中国文化中的很多精华东西,在我们的本土上已经散失了。很多时候,当我们想要去探究一种文化的本来面目时,就不得不东渡大海,到海那边的日本去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