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外援是中超联赛的一大看点,也应该是中超联赛提以提高技术含量的一个支点。但中超联赛已经连续多年没有为球迷贡献一位高水平,有人气的高水平外援了。前些年还有舒马赫、彼特科维奇、冈波斯,阿尔贝茨,现在也许名头最响的就是上赛季的托马西了。
现在中超有没有高水平的外援,有,但不在鲁能、申花和国安这样的球队,而在深圳,他就是赫莱布。但为什么这样一位技术能力超群的外援却鲜有强队问津,而不得不流落到深圳这样不入流的球队,的确有许多令人反思的地方。
关于这位外援,开始引人关注就是因为他是另一位在阿森纳效力的球员赫莱布的弟弟,但哥哥不同的,小赫莱布没有欧洲顶级俱乐部一线队效力的经历,因此其能力如何难以知晓。但上赛季赫莱布在申花发挥得如何?恐怕由于申花队上赛季的混乱而不值得一提,否则也不至于被抛弃而不得不在深圳混迹。但笔者认为,赫莱布是近几年中超联赛中少有的技术能力出众的高水平外援,也是中超这两年最大的遗珠。
赫莱布上赛季在申队即打前锋,也打两个边前卫,他是一名右脚技术出色的球员,控球好,过人巧妙,不以速度见长,但他灵巧的过人技巧常常使防守球员防不胜防。这在上赛季申花队的许多比赛中已经得到了印证。比如在左路时,他在禁区肋部右脚扣球过人快速突入,以及在右路时传球的射门都显示出其高超的脚法。但就是这样一名球员,在刚刚加盟时由于不进球而被球迷喊作“水货”,最后也竟然左右了教练和业内人士的看法,实在不能不说是中国足球的悲哀。
看看本赛季中超各俱乐部的外援情况,再看看日韩的选援情况,也不难找出为什么中国足球与日韩差距明显,从选援的理念上便可见一斑。这并不是钱的问题,几乎同样的价格,日本会选三个巴西人,而且这三个巴西人都有过巴西青少年国家队的经历。比如川崎前锋的儒尼尼奥和雷纳尔迪尼奥。韩国人会选欧洲次级联赛的国脚,比如城南一和的拉多西奇和莎莎(澳大利亚国籍,但是前南球员),而我们则弄一堆洪都拉斯和非洲球员。
日本俱乐部选援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能提高本队的技战术水平,但风格上要与俱乐部的理念和风格相统一,立足点不是价格或者是否实用。以鹿岛鹿角为例,这家俱乐部成立之初便只起用巴西教练和巴西外援,就是因为他们就是要把巴西风格,这种风格便以一种俱乐部文化的形成固定和传承下去。其他日本俱乐部也大概相类似。韩国俱乐部虽然没有日本俱乐部那般程式化,但在外援的选拔上着要关注的也是技术能力,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巴西和欧洲球员,非洲球员少之又少。
但中超本赛季的外援整体情况仍旧呈现低层次,这其实也决定了中超联赛的整体技战术水平。因为现在许多球队还是靠外援来支撑,而这些低水平的外援也不可能让这支球队真正在技战术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再有就是中超俱乐部选援没有一个契合自身球队发展的标准,更深一步就是中超球队也缺少一种俱乐部文化,呈现的状态是一盘散沙,在选援上只不过是一种集中反映罢了。再有,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在选援上也没有统一性的共识,你用洪帮,我用非洲,你用巴西,我来欧洲,一切都是随意为之,中国足球要统一风格何其难矣!
最可悲的是中国足球对于技术足球认识的误区。以赫莱布为例,这样一位技术出众的球员有几人认可?又有多少教练员垂青?申花弃之,又引来多少人抢购?没有。为什么,他们认为赫莱布速度慢,冲击力差,实用性还不如原来深圳的安哥拉大帝和现在绿城的拉米雷斯呢?如此看来,即便伊涅斯塔、哈维、梅西驾临也免不了水货之嫌,因为他们都是靠脚下活吃饭的,速度都比不上约翰逊,在中超外援的黑人潮中早晚会被淹死。
赫莱布能力体现在哪?就是脚下的控球,球感,传接球的能力,无球跑动的意识以及脚法。这些其实在上赛季的申花队的许多比赛中都有所体现,在本赛季深圳与国安的比赛中,赫莱布两脚射门技惊四座,也同样是这种能力的的体现。他一人控球,至少能牵制对手三到四名球员的防守,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他的价值?但现在又有几人敢把其列为中超第一外援?
中超技术含量低,就是赫莱布这样的技术流球员太少,因为独木难成林,在黑大个儿们占据的舞台上,赫莱布们没有任何的发言权。他们不仅因为其所属俱乐部的地位而不会受到更多的外界关注,反而会成为球队成绩不佳期的替罪羊和牺牲品,这不能不说是好高鹜远、难成大器的中国足球的一大悲哀。
前一篇:从日本足球学起!
后一篇:为什么穆里尼奥是大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