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冠的混水不好趟!
(2009-01-07 20:15:43)
标签:
杂谈 |
冠军150万美元,的确算是一块肥肉,但对于中超球队来说,却更象是一个美丽的陷阱,看着是一香气四溢让人口水直流的大蛋糕,但要想真正得到她,却可能付出百倍的代价,所以,任由亚足联抛出香饵,但亚冠这摊混水却是不可趟地!
其实,亚足联打出的重奖牌对于这些球队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并不好讲,比如对于阿联酋或沙特的球队而言,他们是根本不把区区150万美金放在眼里的,这150万美元其实还不够他们付给队内一位外援的年薪,这些阿拉伯富贾们图得就乐呵,就是花钱搞堂会自己高兴,根本不是奔着奖金去的。比如2005年的亚冠冠军沙特的伊哈德租借原国米球星卡隆就花了近五百万,最后还给这位黑人小伙开出了一年一千万的年薪,而伊蒂哈德里然在那个赛季夺得了亚冠联赛冠军,而那时候的冠军奖金也就是现在的一个零头吧。
所以,亚冠冠军的名头并不是靠奖金推销出去的,因此上奖金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吸引力所在,对于更多的球队而言,他们看重更多的是一个名分。但要争个名分,底子不厚不行,没钱不行,不正经玩也不行,而且能够称霸亚洲的球队也绝对不应该是朝不保夕的草台班子,因此上东亚玩得最好的日本这两年接连充当班霸,再往前推,不是阿联酋的艾因就是沙特的伊蒂哈德,
那些都是金元攻势的结果。但不能不说沙特足球一直能够在亚洲走高,职业联赛的水准肯定也差不了。阿联酋连年举办高水平的足球赛事,耳濡目染地也把联赛顺便职业了,有些俱乐部也具备了高水准。伊朗足球在亚洲也算翘楚,但在亚冠历史上却鲜有作为,原因是什么?就是没钱。伊朗联赛从容不2001年便开始了职业联赛,也基本与亚冠同行,但始终没有突破,与阿联酋和沙特比起来,不就是差在个钱字上吗?
西亚的富贾一方是支撑联赛和俱乐部实力的主因,而日韩联赛的能够平稳快速发展则是经济与职业的完美结合。日本J联赛被分认是亚洲市场推广最好的联赛,象鹿岛岛角这样的球队上座率每每达到四万名以上,这在亚洲应该算是一个奇迹。韩国K联赛虽然与J联赛相比只能屈尊,但其职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以及职业俱乐部建制体系也是极度职业化,这也是韩国俱乐部始终能够走在亚洲前沿的基础。与日韩相比,中超联赛的处境便显得十分尴尬,即无雄厚的资金支持,也始终无法与真正的职业化运作接轨,从而沦落成现在这种职业不职业,业余不业余的四不象。在如此窘境下,要想在亚洲赛场上为国争光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过,在亚足联的年度评分中,中超联赛的综合评分却并不低,仅次于日本名列第二,超过了伊朗、韩国和澳大利亚,这也让中超联赛争得了四个参加亚冠联赛资格。这证明亚足联在拓展亚冠市场上,还是很看重中国足球的市场,而不是联赛的真正水平如何。回望中超俱乐部征战亚冠的历史,除了大连和深圳各打入过一次四强之外,根本就没有多少惊艳之举,而大连现在已经沦落到保级的地步,深圳竟然差点在中超版图上消失,这是一个相当奇怪的现象。这也证明了现在的中超俱乐部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步入职业化的正轨,打联赛都自身难保,再分身亚冠去跟款爷们或者正版职业俱乐部叫板更是让他们度日如年。
幸好,参加本届亚冠联赛的四支球队都有国企或者政府背景,这多少又让我们对未来新赛季的亚冠有了期望,起码不至于因为缺钱少粮且战且退,但良好的背景并不能证明一切,当年鲁能队却制造了各种“惨案”,那会的鲁能还喊出了打造百年老店,“中国皇马”的口号,结果是来了个“烧鸡大窝脖”,这才知道亚冠这摊混水是真正地不怎么好趟。
所以,分析来分析去,真正能够在亚冠混出名堂来的,一是钱喂的,比如伊蒂哈德这样的球队(当年人家的俱乐部建制也是相当正规职业的),未来可能还有乌兹别克的布约德克这样的暴发户,有钱,什么都玩得起。再有就是来自正版职业联赛的,比如日本J联赛。这种联赛能够给俱乐部提供一个稳定发展,不断进步的发展平台,而且俱乐部高度职业化的运作与联赛高度职业化市场化的管理相辅相承互相促进,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终极目标。否则免谈。
当然,这种提法并不排斥中超俱乐部会在某一阶段打出相对较好的成绩。比如这次中超有四支球队参赛,尽管每个小组争夺都会相录激烈,但其实出线机率还是提高了。再有八分之一决赛采用了一场定胜负的比赛,比赛的偶然性增加了,这也算是一个机会。在东亚三强的较量中,中日韩三国本来就互相了解,比较熟悉,而且都互有胜负,谁也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谁能最后从小组赛中出线都不好讲。比如国安分组相对好些,但也谨防对手爆冷,申花分组情况看似不妙,但也可能以小组第一出线。
其实对于中超四强来说,小组赛根本不是真正的考验,而且他们真正的对手也并不是日韩球队,而是那些从来都不被我们了解的西亚强豪。因此,对于小组赛抽签形势的讨论基本算是多余,真正难趟的浑水都在后面呢。
前一篇:世俱杯,另类的足球大餐!
后一篇:当输球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