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足不缺技战术,缺的是“精神鸦片”!

(2008-01-21 18:26:27)
标签:

杂谈

 
      我最近最反感的就是“技战术”这词,不是因为看不惯人们大

谈特谈国足、女足比赛中的技战术发挥,而是每逢比赛不顺时,或者

发挥不出水平时就说教练员没让球队的“技战术水准”有所提高,好

象问题全是出在技战术上,这个借口说多了就难以服众了。因为,我

一直也搞不明白现在的中国足球需要提高的到底是不是技战术含量,

或者是谁究竟能够改变中国队的技战术水平。
    

    以国家男足为例,施拉普纳不行,霍顿不行、米卢不行、阿里

汉不行,现在福拉多也被认为是“不行”,不行的原因都是没有提高

球队的“技战术”,因为的确在我们的球员中,不管在土教还是洋教

练的手下,都没有出现一个贝克汉姆,没有一个亨利,也没有一支巴

塞罗那,更没有一支阿根廷和巴西,以此推论,这些教练“水平”太

差,中国队的“技战术能力”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一无是处,难道不

是因为他们的过错吗?
   

    但请外教的初衷是什么?看中的不就是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战术理

论吗?不就是让他们来提高球员们的“技战术”来的吗?但为什么人

家那一套在国外就好使,到了中国就进了死胡同?我们敢给外人的“

不行”盖棺论定,但就说明我们的“技战术”能力行,要不怎么能断

定外人“不行”呢?但人家不行,我们行,又为什么偏偏要请人家呢


    

    我想,成绩滑坡,路走得不顺,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总是“

技战术”的问题。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技战术的东西都被研究透了

,即没有什么神秘性,也没有一试就灵的“神丹”和法宝”,或者来

之通用的“解药”。霍顿当年被称为“理论家”,据说讲起技战术来

一套一套的,而且现在不少球员教练仍受益匪浅,但国奥还是输了,

霍顿还是走了,也没见霍顿活得就象是中国足球“技战术”的鼻祖,

也没见就再成为哪里哪里的座上宾。其他外教则基本上在“技战术”

层面上都被否定了。老纳不行,因为他那套高举高打不适合中国足球

。米卢不行,他只管快乐,不管技战术,因此,虽然出线但在世界杯

赛场上仍旧被动挨打。阿里汉不行,把被认为历史上最强的球队带到

世界杯预赛小组都没有出线,而且还嘴硬号称只输过两场球。
   

   外教不行,本土看来也很无能,当然指得也是“技战术”。大戚

的技战术如何,徐根宝还有个“抢逼围”,金志扬有个“小快灵”,

“沈家军”当年也快传快接。广沪爱钻业务,喜欢巴萨切尔西,但却

比较务实,因此不敢提“技战术”,最后无奈喊出了“疯狗精神”,

看来也是“技战术”不行了。
   

    “技不如人”已是公论,也就没必要再提了,我看这条公理也会

一百年不变,也没人会改变。这样说并不是让中国足球就此破罐破

摔了,我要说得是足球场上的决定性因素并不一定是广义上的“技战

术”,其实技战术也什么难的,全世界都一样,人家老外踢得好,也

并不一定就是技战术强,人家玩身体,靠脑子,踢得是境界,而我们

想得却是“技不如人”和“技战术”。
    

    你说米卢没“技战术”,但谁不怀念那会儿的国家队,那会“

快乐足球”,我们出线了。再说说女足。现在哪个姑娘不觉得多曼那

段过得好,“下来就玩,上去就干”,平时吃好,喝好,睡好,玩好

,天天做游戏,夸你,然后就是上去弄那群“欧美大妞”,玩点激情

四溢。你可以说女足没有取得好成绩,那是“技战术”的问题,但在

技战术根本不可能提高的时候,谁能会想想到底是什么让女足有了如

此多的改变。当年老马靠得是老底子,小马就靠得是“货底子”,到

了现在,早就“露底”了。你让现在的教练玩什么?多曼、皮娅、伊

利莎白都是国际足联讲师,技战术理论不可谓不强,但她们都无一例

外不可能提高中国女足的“技战术”,我敢断定,再换十个也不能

。但美国和德国队则不同,不用国际足联讲师,就一家庭妇女也能能

让她们进世界杯前四,谁敢说不是!
   

    所以,别再提技战术了,那东西咱一百年也提高不了。那东西或

者说太深奥,或者说太简单,但对于中国足球都算不是灵丹妙药。我

们需要的是“精神鸦片”,就是那种吃完了之后立马神精气爽,又云

里雾里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刺激剂。   
 

   米卢的“网式足球”就让中国队进了世界杯,多曼做做游戏就让姑

娘祟拜之至了,当年老金“八国联军”的段子就让国安灭了AC米兰,

希丁克在世界杯上对澳大利亚人说,“干那些意大利人,他们一个月

的工资比你们一年都多”就让“袋鼠”们血脉贲张。据说杜伊带队也

有血性,打美国国奥之前一声“踢死美国佬”,就让小伙子们热血沸

腾了。你敢说这不比“技战术”好使?
   

   “技战术”,那是明白人干得事儿。对足球,我们一直都犯糊涂

,那就不如来点“旁门左道”,补点“精神鸦片”。说到底,那也不

是“旁门左道”,那其实是我们不可或制,但总也切不中要害的。

 

  

 最后回应一下我的本篇文章部分留言网友:
   一、本文主旨并不是强调的精神和作风,这种东东,我们每逢大

赛强调的比技战术还多,从领导动员,到各种各样的励志教育,不一

而足。比赛就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缺一不可,这个并

不是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我所说的不缺技战术,是指得中国足球从来

就没有虚心地学习什么东西,希望改变什么,始终认不清自我。
  二、我想说的是“球队文化”和“快乐氛围”和“心态调整”。比

如米卢时期,虽然国脚们打得是压力巨大的世界杯预赛,但米卢亲历

亲为让球员们在训练或之余体味到快乐,主动缓解压力。在女足的多

曼时代,也推行“游戏足球”概念,训练中融入游戏因素,其实即增

强了竞争也使球员们放松了心情,每天的队会也不是干巴巴和枯燥无

味,而且娱乐性十足。在平时生活中,要求球员们享受生活,免谈足

球,对球员只鼓励,少批评,提升球员自信。我所指的“精神鸦片”

,就是这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