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道地血统”,中药基因为全民健康铺路
(2010-08-20 10:46:58)
标签:
中药基因丹参中华本草白云山中药基因中国国粹黄中药本草纲目血统 |
中药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世界医药宝库中的珍贵历史产物,可是当前中药的现状不容忽视,“好像中药材的质量越来越差了!”“中药有时候效果好,有时候效果差。”“中药起效慢,西药来得快。”……许多老百姓在享受中药为自己带来健康幸福的同时也在低声抱怨,如何改变这样状况呢? 而这一切将随着“中药基因”时代的来临而得到有效解决。
在一家中国药店里,一位顾客在柜台前看着五六种不同包装、不同生产厂家的六味地黄丸,犹豫不定。更让这位顾客为难的是,售货员竟然向他推荐一种所谓“比纯中药还好”的“洋中药”。
中药大家都知道,说白了就是中医用的药,由于取自天然,中药、韩药、汉方药都统称为天然药物。中药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天然药物,在国际市场只占不到10%的份额,而来自欧洲、日本、韩国的天然药物却占到90%。一直以来,西方人不接受中药,就是因为他们搞不清楚中药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又是哪些成分发生了效用,试想一下,人家西药是通过分子、原子、元素等来解释药理、药效,而中药还是依靠千百年来的“君臣佐使”、阴阳五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卫气营血等概念,既难被西方人理解,也难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证实。
如此屈辱数不胜数,我中医药被称为世界上最系统、最先进的医学理论体系,却饱受西药的排挤和“洋中药”的欺负,这就是因为中药与现代医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桥梁。而白云山和黄与中国药植所的丹参基因组项目,以丹参为研究对象,从基因层面揭开了丹参的神秘面纱,解读了丹参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是怎样通过遗传基因合成的。虽然研究成果只限于丹参这一项,但是以这种研究方法作为模板,将我国所有的中药材都从基因角度解读出来,中医不就突破了不能以现代科学数据证实自己疗效的壁垒吗?
8月中旬,白云山和黄中药在全国开展“中药基因和健康用药公众论坛”,向各城市普通市民普及“中药基因,基因中药”知识,推动中药基因在全民健康中发挥作用。中药基因组研究通过基因层面揭开道地药材神秘面纱,掌握道地药材基因“密码”,解读中药遗传信息的“无字天书”,进而在新品种培育中保持药材的“道地血统”,使药品疗效更好,质量更优。而对于广大老百姓,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获得质量更好的中药,产生更好的疗效,对于维护身体健康,疾病康复又多了一个保障。中药基因可以降低中药材抗病虫害“未病先防”:通过分子育种,提高药材抗病虫害能力,减少杀虫剂使用,打造真正绿色中药;此外,中药基因组研究还有助于世界认识中医药,加速中药在全球的推广,从而更多更广泛的造福全人类。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892种药用植物,1995年出版的《中华本草》收集了8000多种药用植物 ,但与此同时,人们的采集和消费已使世界上已知药用植物的20%面临灭绝。随着基因组技术的突飞猛进,今后研究人员将可以以丹参作为样板,将这些药用植物的基因“密码”一一破解,在中药材的新品种培育中尽可能地保持药材的“道地血统”,通过遗传工程和新育种方法,加速优质、高产、抗病中药优良品种的选育,将能解决当前中药材资源所面临的“断粮”困境。让大众生活中伴随我们几千的中药源源流长,为大众健康保健提供保证。
现代基因技术上的中药发展让人们对中药保持正确的认知认可,保证中药的“道地血统”,有利于传统中医的真谛传承。有媒体形象地称中药基因是中药的“亲子鉴定”,这种“亲子鉴定”推动中医药的良性循环发展,实现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