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不适合“春捂秋冻”?
(2009-09-14 09:54:25)
标签:
美丽女性男性保健女人长寿妇科休闲月经中医心理避孕人流怀孕育儿健康 |
春捂秋冻=====养生保健要诀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意思是春天穿多点,晚点脱棉衣;秋天穿少点,晚点穿厚衣。这句话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春天穿多点 秋天穿少点
春与秋虽都是过渡季节,但仍有差异。我国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
这说明: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
如果春季不“捂”,遇热就脱棉衣,就有可能不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的温度。因此劝君别过早地脱棉衣,宜多“捂”些时候,这对春季养生保健有利。
秋季“不冻”,冷就加衣服,也同样不适应室内的温度,又因秋季刚开始转冷,寒冷的日子还在后面呢,所以,适当地少穿点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也有帮助。
春天,北方冷空气还会不断入侵我国,其频率和强度都超过秋季。为适应频繁的冷暖变化与较强的风力,春季的衣着应比秋季更保暖。
春捂秋冻=====并非人人皆宜
多年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人们常说的“春捂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在秋冬交替之际,每个人都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防病措施。
心血管疾病天气寒冷可以导致血管痉挛,最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据统计,每年10月份左右是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
因此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加衣物!反之 春天也不可脱太早棉衣!
脑血管疾病当气温、气流等气象变化剧烈时,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发生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脑部缺血缺氧;加上空气干燥,人们消耗水分多,体内容易缺水,致使血液黏稠,血流减慢,导致脑血栓等脑血管疾患。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差,很容易发生中风。因此患有脑血栓,脑溢血等疾病的人,在秋天要及时增加衣服,以防意外!春天也不要脱太早的棉衣!
呼吸道疾病感冒、流感、气管炎、肺炎及肺心病加重,在秋冬季节明显高发。因此,患有以上慢性病的朋友,要适时添加衣物,防治着凉,以免加重病情!
虽然没有慢性疾病,但身体虚弱,年事已高的老年人,也要在秋天渐渐冷下来的时候,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
在气候多变的秋冬季节,人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②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服,防止着凉。
③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不吃高脂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④有麻木、乏力、视物不清、头痛、眩晕等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