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木心《文学回忆录》第七十八讲
(2024-02-29 11:48:04)分类: 随笔 |
“原样派”,其实是新新小说派,是从新小说派发展延续下来的,在法国是很有影响的一派。
菲利浦·索莱尔,1960年和一些二十多岁的作家创刊《原样》杂志。他说:文学要获得的世界,是一个原封不动的世界。他们反对改变世界的一切企图。
振振有词。都有一个说法。从前是创作在前,理论在后。现在是理论在前,创作在后。这是商业社会的反映——先做广告。原样派出丛书,有专论。
文学艺术家是个体的。所谓个体,就是自在;所谓艺术,就是自为。团体,总是二流。
“原样派”文学观点是什么?四方面(我这样归纳):
一,文学不仅反映、剖析现实,更要深入生活本质,表现世界原来的面貌。
二,反传统,要把诗和小说结合起来。
三,以文字代替文学,文学是封闭时代的产物,现在要称为“文字课”。
四,把人物从文学中取消。
现代艺术一味否定传统。没出息。如果你是强者,为什么要否定传统?越新,越脆弱。总要反前面的东西,毁掉。真的强者,自己往前走。
已经存在的艺术,我认为已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有什么好反的?
讲另一个项目:荒诞派。主要是戏剧:《等待戈多》。
荒诞派作家,本身不荒诞的。但我觉得荒诞派这些作家,矫揉做作。我在一首诗中说,现代的智者,都是自己要假装自杀,要世界作陪葬。这些批评家、观者,都是假装要殉葬,作者呢,假装要自杀——都没有死。
这就构成现代艺术的景观,他们在舞台上把世界写得一片黑暗,他们自己生活得很好——这里有欺骗性。
宇宙无所谓荒谬。人在里面,觉得荒谬。世界本来是庸人制造的世界。新小说派,失落的一代,迷茫的一代,说穿了,是“智者的自忧”,夸大了世界的荒谬。世界上是健康的人多,还是病人多?在他们的作品里,全是病房,病人。
人生嘛苦,艺术嘛甜。
“垮掉的一代”,发生在五十年代。二战后出现这一代,名称国际通用。在英国被称为“愤怒的一代”,德国叫做“返回家园的一代”,日本叫“太阳族”——叫“垮掉的一代”,是在美国。
一生中,这是最后一次做教员,这四年的训练,也许白费了:为我自己,是想训练口才。第一次讲完,气也透不过来,现在七八小时也能讲——以后回大陆见人,可以当众说话。但这个念头现在打消了——艺术家应该在家里。
2024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