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
(2023-08-04 15:17: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人类简史》拖拖拉拉看完了,时间岸线拉得很长,一是指此书的跨度,从人类的起源一直到现在,二是指我看书的跨度。当然,相比书中的时间跨度,是小小巫见大巫,没有可比性。书是看完了,却没有消化,都堵在胸口。很想再拖延看书的时间,一点点来消化,但我是很不愿动脑筋,正儿八经思考的人。
捡最后一部分科学革命说说。人类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融合统一,靠的是用“故事”构成理论,而到了现代科学则是“数学”。发现美洲,对于科学革命是一大奠基事件。欧洲最早科学与帝国联姻,在现代晚期称霸全球。明代郑和下西洋,不但时间早于欧洲,而且规模过之而不及。相比哥伦布的小船队,是大飞龙与小蚊子。当时欧洲并未占有科技上的优势。欧洲之所以胜出,就是资本主义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而在这场征服欲下,美洲原住民,因为视野狭隘而付出沉重代价。一小众殖民者打着和平使者的旗号登陆,用阴谋轻而易举地征服了一个国家,而依法炮制以少胜多又征服了邻近的国家,当真是给一根杠杆就能撼动地球。之所以一个个被征服,手法相同,是那些国家都闭关自守,根本不知道邻国发生了什么事,都是同样的死法。
事物是两面的,征服者值得学习的是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虽然资本是嗜血和贪得无厌的。对于人类或个人,野心和视野很重要。野心非侵略、称霸,理解为志向吧。永怀一颗探究的心,不断学习和进取,有了格局和视野,就能看清来路和去路。
之前一直担心资源枯竭问题,但看了这本书,有了新的认识。科学革命之前,所有能量转换靠的人类和动物的身体,人类所有活动靠的是肌肉的力量,而供应这些“有机肌肉机器”的能量来源只有一种:植物。植物靠的是太阳光合作用。人类历史在过去一直是由两大周期来主导: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太阳能的变化周期,白天黑夜,夏冬季。直到人类利用热能转化为动能,英国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人工智能成了现代社会的热词。人类不断的寻找和发明新的原料,实行能量转换。继煤炭、天然气等有限资源外,水能、风能、热能更多新型能源产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铜、铁等矿产资源外,塑料的发明,不断有新的原料发现或合成。但是有一点还是担忧,当工业把地球环境破坏殆尽,人类是否依赖科学及时地找到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空间。
科学将不知把人类引领到何处?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人类不知道自己的方向,虽然愈来愈拥有神的能力,但在改变外物的时候,也有可能毁灭自己。
2023年8月4日
前一篇:笔墨、色彩、词语为零
后一篇:秋游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