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切忌搞“双标”
(2024-11-12 09:32:37)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教论坛 |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下,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不得不将日常照料孩子的重任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然而,由于经历、年龄等不同,祖辈与年轻父母的教育理念往往有很大差别。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签约心理咨询师郑丽告诉记者:“我们发现,不少祖辈可能会更倾向于满足孩子的各项要求,而父母会比较严格地教育孩子。当然,也有父母宠溺孩子,祖辈严格要求的情况。”比如,放学回家,父母要求孩子抓紧时间写作业,而祖辈则认为孩子累了一天了,应该先休息一下;孩子犯错了,父母希望严厉惩罚让其长记性,祖辈则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
郑丽表示,当家庭教育出现“双重标准”,孩子会成为受害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导致认知混乱。孩子在隔代教育中面临相互矛盾的教育标准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遵循哪一种行为准则。这种认知上的混淆可能引发自我认同、自律和自控方面的危机,让孩子感到无法确定自己的身份,导致其难以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孩子还可能学会利用这种矛盾来逃避责任或获取利益,逐渐形成投机取巧的心理,甚至出现双重性格。
第二,引发情感疏离与信任缺失。孩子可能会因为感受到家庭内部的不一致,觉得无法真正依赖和信任任何人,对家长产生情感上的疏离。同时,双重标准还可能导致孩子认为家庭中的规矩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对家长的权威性和信任度产生质疑,从而不再尊重和遵守这些规则。
第三,导致心理问题。当父母和祖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产生分歧时,容易引发家庭矛盾,影响家庭和谐。比如,父母批评孩子时,祖辈出面护短,会导致争吵和冲突。长期生活在双重标准的环境中,孩子会焦虑、沮丧,影响心理健康。
郑丽表示,祖辈往往具有丰富的育儿实践经验,人格也因年长而趋于稳定,能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与稳定的情感支持;年轻的父母则容易接受并实践最新的、科学的育儿知识,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孩子全面发展。为避免双重标准问题,应遵循以下几点。
加强沟通,达成共识。父母和祖辈应认识到,两代人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如何相互尊重和理解。双方应该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期望,减少误解和分歧。在考虑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的情况下,达成统一的教育目标,确保双方在方向上保持一致。建立一致的教育规则,对孩子的行为表现采取相同的评价标准和奖惩措施。
父母主导,祖辈辅助。孩子的父母应该是育儿的“主力军”,祖辈则作为辅助力量。祖辈应尊重下一代的教育主导性,不要过度干涉。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双方可以分工合作,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例如,父母可以负责孩子的学习,而祖辈可以负责孩子的生活,双方明确各自在育儿中的角色定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但还要注意,孩子始终是自己的主人,养育者要对他们的需要保持敏感、共情与回应,防止过度控制孩子。
一起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只要遵循教课堂育儿心理规律,都是有品质的育儿。父母和祖辈都需要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如何根据教育心理规律来教养孩子,可以参加一些正规机构举办的育儿讲座、培训班等。如果有些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应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