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家庭教育的“父”能量
(2024-10-24 09:54:46)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教论坛 |
育儿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战斗”,爸爸的参与不能是“奢侈品”,开学前夕,杭州市采荷中学召开“好爸爸家长会”引发网络热议。调查发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学校以父亲专属的家长会、开放日、运动会、助教等活动引导爸爸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好“履职”。
“只准爸爸参加,不得请假”
杭州市采荷中学召开的“好爸爸家长会”,邀请初一新生的爸爸们参加,“只准爸爸参加,不得请假”,还发布“好爸爸十条”,倡议他们积极参与家庭教育,保持对孩子的关注和耐心,定期沟通、共同制定规则并遵守。“班里的综合能力好的学生大多是爸爸参与陪伴的”“一些韧性较差、情绪稳定能力偏弱的学生,往往有爸爸缺位的情况”,“好爸爸家长会”前,采荷中学身兼父亲、班主任双重身份的老师集体分析了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副校长胡蘅蘅表示,希望通过“爸爸家长会”进行“始业教育”,让他们知道初中阶段该如何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陪伴孩子顺利度过。
由母亲辅导作业的家庭占2/3
2020年,由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家庭中父母双方共同照料孩子只占7.5%,共同承担教育活动的仅11.7%。0-17岁孩子的作业辅导主要由母亲承担的占67.5%,她们不仅要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还承担了大部分家庭教育职责:入园择校、兴趣班选择、习惯养成、亲子阅读、日常学习、未来规划……
“父职缺失的原因,一方面是爸爸们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教育孩子是女子的事、学校的事,缺乏主动参与意识或不知道该怎样与孩子互动,孩子在身边也顾自刷手机、看电视。”《中国妇女》杂志的一篇报道分析,另一方面,传统家庭模式中,父亲主要以“经济支柱”的形式出现,而城市“996”的工作节奏又往往使父亲们不得不把更多精力投入工作。
“父职缺失的后遗症已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显露:谨慎胆小、缺乏自信,运动能力弱等。” 上述报道指出,青少年时期,父母的陪伴能让孩子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事物的理解性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责任感。面对学业,孩子最需要立志,明白为什么而学,这方面爸爸可以起关键作用;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有时较情绪化,也需要爸爸充当“情绪稳定剂”的角色。
“母亲也要鼓励父亲参与育儿。”母亲不妨多想想爸爸带娃的好处,多利用他们在运动、动手能力、人际沟通等方面的优势,给予对方信任和赞美,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提倡爸爸参与,就是让他们更多地介入,激发家庭教育的“父”能量。
(摘自《澎湃新闻》姚似璐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