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必须远离“短视思维”
(2024-08-19 08:42:16)
标签:
育儿 |
分类: 家教论坛 |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时间已经到了11点半,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来电的是一个初三的孩子。孩子在电话里愤怒而伤心地告诉我,他亲手绘制了十几年的绘本,刚刚被他爸爸撕碎了,原因是“那么迟了,还不睡觉,在画画”。孩子的爸爸随后告诉我,快中考了,孩子的成绩并不好,可他不仅不学习,而且深更半夜还在画画,他一气之下,就撕碎了孩子的绘本。
听完后,我的心中一阵悲凉,深深地为那个孩子可惜……十几年的心血啊,倾注了多少的深情,就这
“你要中考了,我要的是成绩!还画什么画,画画可以当饭吃啊?”在这样的“短视思维”之下,孩子不仅中考考不好,而且他画画的兴趣和天分可能从此就被扼杀,可能从此会让孩子失去一个“很好的饭碗”。
很多目光短视,“短视思维”还有很多表现形式,比如“急救思维”,碰到问题时“束手无策”,咨询问题时总希望马上得到“锦囊妙计”,能够“药到病除”。有的家长总是喜欢在问“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之类的问题后,希望马上得到一个五分钟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你想想,很多孩子从小吃饭都盯着手机看视频,长大怎么可能不成迷?冰冻三尺怎么化?
所以,无论我在线上还是线下跟家长交流、讲座,除了提供一些实战的干货,让家长们迅速去治标以外,我总是愿意从“如何做一个懂教育的家长”这个角度,希望家长平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学养丰富的人,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教育孩子为什么总是那么难?很大程度是因为:家长不懂教育。
“短视思维”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孵小鸡思维”
——自己甘愿做燕雀,不敢当鸿鹄,下个蛋,孵个小鸟,美名其曰“精心抚养孩子”,然后告诉孩子:“孩子啊,你要立下鸿鹄之志,最后一飞冲天,让别的鸟都只能仰望你。爸爸妈妈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一定不要辜负爸爸妈妈对你的期望哦!”
这种典型的“短视思维”,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
如果家长以前有“短视思维”,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去改变它。一点一点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富有的人,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为真正的人才。
(摘自《中国妇女报》陈元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