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惯自我否定,或是“资格感”缺乏

(2024-02-26 05:08:31)
标签:

育儿

分类: 家教论坛


“资格感”,在生活中,也被称“内存值得感”或“内在配得感”。具体来说,它指的是一种能够心安理得获得、拥有或者享受某种东西的自我信念感。可以简单理解为:我值得拥有,这都是我配得的。

“虽然‘资格感’或‘配得感’并不是心理学的专用名词,但它广泛流行于大家的言谈之中,非常能够引起人们情绪上的共鸣。”南京市第三中学专职心理老师王雁说: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体验:遇见心动的对象,有可能会下意识自卑,想着自己是否配得上这么好的人;又或者看到一个自己喜欢但是相对昂贵的物品时,可能会觉得自己没必要用这么好的东西……这些感的背后,很可能和一个信念有关,即“不值得感”“不配得感”。

资格感缺失的人往往缺乏自我认同,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难以自我肯定,总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东西、好的生活以及好的关系。配得感高的人则拥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很少自我怀疑,也不纠结自己能不能得到,配不配拥有,只是心无旁骛地追求和创造,因此更容易获得正向反馈。

“不值得感”与心理学中的“自我价值感”这一概念有着密切联系,自我价值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认可程度。总觉得“我不够好”,会影响身心健康和人生发展。心理治疗师萨提亚曾在谈到自我价值感时指出,“如果我不喜欢自己,就会贬低自己,对于生活,我总是很恐惧,觉得自己无能,从而形成了一种状态:以受害者自居,不思进取。我盲目地责怪自己,同时加罪于他人,一会儿屈从,一会儿暴虐,将自己的过错推卸于他人”。

对于孩子而言,自我价值感的形成以及水平高低受家庭影响很大。“我们常听说: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生一生治愈童年。婴幼儿及童年时期,拥有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尊重、欣赏、理解、积极的倾听与引导,大概率会拥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感,收获幸福的人生。”王雁说,在充足的爱的滋养下,一个人的“精神胚胎”能得到良好发育,孩子会发展极好的感受能力,也会更加自信。

即使有些时候童年不那么幸福,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觉察和行动,改写命运,收获充实、快乐的人生。王雁举例表示,她在现实工作中会接触一些青少年,父母在他们小时候过于严厉,总是批评和指责他们,家庭氛围紧张或者混乱,有的还可能遭受过校园欺凌。童年创伤让这些孩子出现了严重的情绪问题。经过老师的“看见”、陪伴和心理疏导,慢慢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摘自《杨子晚报》孔小平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