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爱“唱反调”,说明你培养得很好

(2023-01-26 11:11:00)
标签:

育儿

分类: 家教论坛


为什么孩子爱唱反调?

心理学有个“白熊实验”。心理学家给参与实验的人一个任务:别去想一头北极熊。结果受试者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并在接下去的几分钟,不断地想起白熊,越是要求不去想,脑海中的白熊越是挥之不去。

“白熊实验”告诉我们:过度的禁止行为,有时反而是一种关注提醒,大脑思维就是这么刚!

孩子用“唱反调”,反抗父母的控制,是在试图维护自我意识。掌握活动的自主权利。

父母与其威胁孩子“不收玩具,就别吃水果”,不妨这样引导:“要吃水果了,先把玩具收起来”。与其说:“不写完作业就别出去玩”,不妨改为“写完今天布置的作业,我们一起来玩一会儿。”

家长避免自己说出“不”、“别”等类似提条件的词汇,降低孩子“唱反调”的欲望。



有些担心,只是假设

为什么父母会容不得孩子唱反调?在心理咨询室里,一位父母吐露了心声。

咨询师:为什么非要孩子听话呢?

父亲:让他听话是为了防止他将来吃亏。

咨询师:这种情况一定会发生吗?

父亲犹豫了:哪儿有孩子自己做主的。

因为他走了一条被父母安排好的路,他是被这样教育的,这路也是他熟悉的,所以父亲理所应当也为孩子铺路。

那走其他的路一定预示着危险吗?危险不过是父亲对计划之外的生活,缺乏掌控感所带来的恐惧。

心理学有个词叫:“灾难化思维”,它有个熟悉的句式:万一……怎么办?

将未曾发生的事情,在脑海里预设好,然后朝着最坏的结果想象。

它的危害就是容易情绪反应过激,人生不理智的状态下,不会平和地看问题。

这样解读“唱反调”

发展心理学劳伦斯·斯坦伯格曾说:你相信孩子叛逆,孩子就一定叛逆。

想要解决“唱反调”,最好的方式,不是去定义它,而是去面对它。身为父母的,我们不妨这样理清思路。

接受孩子“唱反调”的事实

也许很难,但随着孩子成长,自主权一定建立在自我意识之上。小时候无条件听从父母的孩子,不可能长大后就变得胸有成略。只有接受孩子的“唱反调”,面对孩子的反调,父母才能少些愤怒,多一些积极的问题解决之道。

只解决发生的事

主持人侯佩岑分享过育儿经验。当她要求孩子吃饭要吃干净时,儿子反问“为什么要听你的呢?”她没有发怒,只是和平地解释:作为妈妈,我有责任把我知道的事告诉你,就像这碗汤很烫,你可能不知道,我告诉你不要碰,是担心你烫伤,我也会心疼。

当亲子矛盾显露苗头时,父母不要去评判孩子好坏,或者强势要求,只是表达自我感受。

这种舒服的关怀,孩子反而更容易接纳我们的好意。


(摘自《超级育儿师》陶若素 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