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还有一位老师说到历史的问题,我觉得包括现象以前咱们中国的记载一些书来了解历史,包括现在很多东西比如说炒作的问题,很多人看到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东西,关于忠于历史、忠于原著的问题,每个人都有接受不同文化的权利。
成君忆:所谓文化透露过这种文化可以看到一种价值观的,如果你能够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找到你就会看到史实,否则你就看不到。
胡小伟:前些年我们看到中国张艺谋拍的《英雄》还有很多《夜宴》、《满城尽戴黄金甲》我跟人家说你请我看我都不看的都是拿中国历史哪一个传播真正的观念,关于这方面的题材怎么都变成电影学员的人说了算?还有戏剧学院的,他们那儿说张艺谋凭什么说放弃是英雄,就因为秦始皇也是陕西人吗?实际上这些人在肆意的在树立他的价值系统,而且据我知道的很多所谓的大片也把这个元素引起来了,《无极》收回成本了吗?中国现在也拍上大片了,也投资上亿的弄了这么一些人来。
王承廉:宣传做的很厉害把从来不看电影的人都忽悠进去了。
胡小伟:我听说一个晚会花三千万办一个造势晚会。
王承廉:他的宣传的经费跟他的制作经费差不多。
成君忆:刚才胡老师说到一个问题很多人在用历史人物建立他的价值系统,利用曹操建立他的价值系统,我们的读者在一种引导当中就进入了一个错误的误区,他以为他看到的是历史事实其实是另外一码事。
胡小伟:好莱坞电影尤其是从50年代以后他从历史上传播他的价值观,美国这么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他在拍大片的时候都会考虑,我们这些人拿这么多钱来捧这几个导演,这几个演员,砸这些大片,即使你捞回本来了或者你赚一点点钱你对于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价值造成损害有多少?这个是无形的。
主持人:刚才您说到了拿了这么多钱了,这些导演让他们拍摄关于历史的影片,我们就以吴宇森为例,他是香港的一位导演,现在是在好莱坞发展的多年都是在国外发展的,他这样一个导演而且一项是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他来导历史题材的电影合适吗?
王承廉:合适不合适投资人说了算。
主持人:实话。
胡小伟:投资单位是咱们国内的还是美国的。
王承廉:现在我原来看是美国的,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中影公司也介入了。重大题材是有一个专门机构要审查的,像这类东西肯定要级审的。
胡小伟:审的结果是怎么样剪。
史航:我是觉得他是个大导演但是他不是个大片的导演,我们还是看一个人具体的履历,比如近期我看的片子中我觉得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我非常欣慰,而且他之前并没有拍过这种战争场面、大片的履历,但是他做到了这一点,这让我非常差异和感动。但是,吴宇森前面做的战争题材就是《风语者》,但是在美国的票房不佳,他是不是也像陈可辛这样绝地反击,我以前没拍过,这次我们拍得好,这取决于一个导演对不同题材的尊重程度和尊重之后的创造力。我认为陈可辛导演他以往所有的不同的片子中有尊重性和创造力,但吴宇森导演不知道他具备这两点,我认为是大片可以拍的,名著也是可以改的,就是艺术加工,但是加工一定有成功,有失败,这个失败也分票房失败和口碑失败。我特别想捍卫他们改编的权利,但我也不会替这个戏来打保票。
主持人:史航就说到了拿陈可辛做比较,他把他的很唯美画面很好看,而且人很少的,就被冠以暴力美学大师这样的名号,陈可辛我也采访过他,他这一次拍摄《投名状》反差特大,把战争告诉你特别残酷。
观众:因为关于暴美学这个就是一个伪媒体都上升不到美的层面。
胡小伟:什么学者说出来的。
观众:但是,我们说运动和力量是有美的,尤其中国的武术非常美,把武术的美运用在三国当中那可能是冷兵器时代一个极高的水准,比如百步穿杨,比如像回马枪,它既有杀伤既有运动之美,这是中国人对于武术的深刻的理解,那是美学层面的。但是如果把暴力美学提到这层,把三国接到一起,这完全两个不能放在一起的,因为在三国时期中国人口锐降到一个极限,一个民族濒临到绝境,当时在西晋泰康元年统计人口的时候中国人加起来是242万户,1600多人。
成君忆:在赤壁大战之后统计的人口介绍。
观众:三国后期人口还是生养了一部分,在三国时期整个中国人口跌到一个极点了。
胡小伟:很重要的是曹操,曹操到处屠城,所以我不明白易中天为什么那么……
观众:曹操一方面屠城,另一方面也用他的诗歌证明了中国那时是一个危亡时代,他曾经写过千里无计名,白骨覆以野。诸葛亮自己后来在《出师表》里面也提到过苟全性命于乱世,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需要苟全吗?那一定是一个极度人心恐慌社会动荡的年代。
胡小伟:曹操屠徐州的时候诸葛亮家族…
观众:刚才老师一再传播价值观的时候,我们说三国里面有美的东西,但是三国说到底是一场内战,如果我们对内战经过无数次的改编之后对战争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还把它当作游戏的话就略显得浅薄,我认为这里面不应该有这种暴力美学而应该坚决排斥,要对战争有所反思。
史航:如果像陈可辛拍《赤壁》我会更期待,因为《投名状》就证明了战争是残酷的,是不道义的,是没有胜利者的。
成君忆:战争一定有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别,我们一定要明白正义在哪里,我们刚才说借东风暗含着这样一个文化含义,我们今天的人已经很少人能够理解孔明借东风意味着什么,你要回到当时那种时代背景当中你就知道所谓东风意味着什么呢?意味在强大的曹操势力面前那一种敢于以弱敌强的正义,敢于被正义鼓舞的勇气和力量,明知道自己会牺牲也要不畏强暴勇于战斗的精神,这就是借东风的文化含义,很多人不理解。
观众:我也是80后的年轻人,今年来说对我感触最大的是年底这两部大片还有一个电视剧士兵突击,我觉得这位老实说的很对,你是从一个运筹帷幄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我去看投名状第一个镜头就很深刻,这就是战争,而他站的角度是战争里面存在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士兵,就是很丑恶的在里面杀人,然后《集结号》也是一样,从头到尾我们看到的是从士兵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情。
我也是吴宇森的影迷,吴宇森他一直是那种小格局的方式来讲人,格局很小,可能只有一两个人用人物来串起来,其实他拍《风雨者》的时候最失败的就是他试图用人物去穿一个大的背景,但是结果失败了,没有做到这样的程度。您说的都对,你是从运筹帷幄的角度看,对他们来说就像朱可夫去打德国人一样,我有很多的兵我可以堵,这些兵去堵上看谁能不能赢,但是对于士兵来说失去的是百分之百的生命,作为我们普通观众我们年轻人今年能看三部电影都是非常有诚意、非常可贵的,我们能理解普通人在这个大环境下的感受,这个对我们年轻人来说真的是影响到我们未来成长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