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艺苗: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

(2018-02-04 22:50:04)
标签:

杂谈

第一次听马頔的《南山南》,是张磊在“好声音”翻唱的,他有一副难得的好声音,沙哑朴素,声线天然,无需练习技巧已经比原唱更沧桑。

好像这十年里面,不再被哪一首歌击中过。如此放下工作,循环一夜,热泪盈眶。很高兴自己还能像20多岁的时候一样,听歌忘了时间。

看到有网友质疑它词句拼凑,忍不住解读一番。

第一句,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我以为,这里的冲突要到歌的末尾才揭晓的,“南山有谷堆,北海有墓碑”。一个在南方的谷堆(财富)里,却觉得大雪纷飞一般寒冷,另一个在北方为墓碑(永恒)献身的灵魂,寒夜里也觉得温暖。

之后,人称改成了“他”,“他不再和谁谈论相逢的孤岛,因为心里已经荒芜人烟;他的心里再装不下一个家,做一个只对自己说谎的哑巴”,我以为这“他”仍然是“我”,倾诉心如死灰,借他人之口,不至于尴尬。

之后是爱情拯救人生。最动人莫过于:

“如果天黑之前来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他说你所有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

还有“如果所有土地连在一起,走上一生只为拥抱你,喝醉了他的梦,晚安”


这就是我们爱这首歌的理由。这样英勇的深沉的无私的要命的爱情,就是人们的梦想,就是当年高晓松写“我恨我不能献给爱人的生命,我恨我不能带来幸福的旋律”,也是罗大佑唱“等遍了千年终于等你到达,等到青春终于也见了白发,倘若能摸抚你的双手面颊,此生终也不算虚假”。

爱到如此具体才有一生痴心,爱到如此悲伤才算爱与生并不虚空。罗大佑,一个主宰我们青春时代的斗士,最后的歌唱竟是如此悲凉沧桑,毫无一丝沾沾得意。我一直觉得《恋曲2000》有点沧桑过了头。他很不幸吗?或许他就是那个年代最不幸的人,独自站在顶峰吹冷风。或许老天送他一份如此巨大的犒赏,也就偏偏让他得不到心里真正所向往?但无论如何,我们对他充满感激,他点燃了我们的青春,并用最后沧桑一曲,告慰我们的半生。


他因而不再只是流行歌手,他变成一位悲天悯人的知识分子。


我觉得他们唱的其实都不是爱情。那是一种宏观的爱,指涉丰富,他们把爱欲、对人间的深情,对土地的爱,对艺术的爱,梦想的求之不得,此生的失望与温柔,统统唱进一首情歌里。让它们对着一个永恒的爱人倾诉,这个具体的偶像,都是为了映照出他自己的深情,某种程度上这个人只能是他自己,是他自己的投射。

一个梦想家把自己沉醉在爱里面,无论这是爱情,美酒,美梦,美好的人,反正他得一直沉醉。林夕说,他写了一辈子的歌词,却始终赢不到一个人。后来我们才知道,他赢不到的那个人,是黄耀明。

黄是你姓红是你爱的,就当作知识。

然后失掉这黄伴侣红着脸背着黄灯浅睡

黄像雨后黄昏,蓝像世上男人

明哥掌心的痣,他总记得在哪里。

他承认,他的抑郁症就是因为这黄伴侣。

他是林夕,总有击中你的一句。

“忘掉我跟你恩怨,樱花开了几转,东京之旅一朝比一世遥远”。

因为他,流行歌曲也可以唱“百年孤独”,唱“有生之年,狭路相逢”,唱“镜花水月,来不及相遇”。


黄耀明真有那么好么?夕爷真的赢不到么?事实上,夕爷才是玻璃之城的符号,他给了王菲和黄耀明一个灵魂。黄就像是他的歌词具体化,一个璀璨的男性,一张妖娆无情的脸,活在迷梦和现代美术馆里面的脸。


夕爷最懂得他的美。为何我总觉得,他只是说说而已,他并不想真的赢得他。他远远近近看来看去,把自己陶醉在这份未知的爱里面。如此落落寡欢,如此辗转反侧,如此三心二意,如此情深似海。在这冰冷易碎的玻璃之城,人们需要一点爱情来取暖和麻醉。

他是爱地更多的那个人。独自对着星星落幕之后的夜空,品尝长夜的浩瀚与落寞,如此继续唠唠叨叨写千首歌词。

也许他最终也不过为了自我陶醉。


我写作的时候喜欢听歌。听歌可以怀念青春,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原谅故人。像我这样一个70后,虽然搞古典音乐,其实一边练习钢琴一边听流行歌曲长大的,这也是不用抹去的事实。流行歌曲是我们的青春,构成了我们的成长史,另一些作家朋友也一样,写文章常常冒出半句歌词,也喜欢照着歌词写句子。

“想给你写封信,告诉你这里的天气。昨夜的那场电影,还有现在的心情。”

想起来的大学生活,用这四句歌词就可以概括。这云淡风轻里面,有眼泪,疼痛、失望和很多个深夜的辗转不眠。

“你问我何时回故里,我也轻声问自己。”当年流行这首歌的时候,不假思索跟着齐秦唱,他的声音真好,纯净到令人心碎,又带着那样牵扯的嘹亮,那始终是撒在旷野和风里的声音。后来想起来,大约在冬季,台湾到底有没有冬季呢?这些歌允诺给我们的青春纪念,是否会如期而至?


如果要找一首歌总结我们的故事,只能是那首《漂洋过海来看你》。回头看看从前的自己,真是叫人难过的孩子,“连见面时的呼吸,都反复练习”。

既然所有的爱都会消失,分离是爱的命运,对我们这一辈人来说,它的幻灭是这样的:

“漫天风沙里,看着你远去,我竟忧伤地不能自己”。

流行歌曲塑造的历史与情感故事,映照着我们贫乏的成长,让我们这一辈人看上去总归是无情。这个年代太琐碎,太小,太轻了,它能成全我们的成功,但不能成全我们的爱情。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其实人们来不及思考,爱情已经消失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

我们沉默,我们脆弱,我们经历孤独的自我教育,我们变得现实。我们听着读着50后的前辈们的作品,对他们的激情又羡慕又抗拒,然后回头对自己洒满阳光的小而美的半间书房,无力地笑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