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朋友约稿邀我谈谈对《最炫民族风》的看法,我想流行文化不应以艺术标准来考量,但如此“农业重金属”简直是否定和讽刺我们在全社会范围推广的审美教育。拙作如下,请各位指正~
最炫民族疯
田艺苗
看到微博上疯转的《最炫民族风》的视频,点开一听还真吓了一跳。原来这就是眼下最流行的歌。当我们的艺术家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信誓旦旦德艺双馨的时候,《最炫民族风》不啻狠狠扇了我们一耳光,把漫步云端的音乐人摔在硬泥地上。顿时叫我们明白了学院音乐与大众艺术的差距,也多少加深了我们对文化现状的认识。早在100年前,蔡元培大师已提出“以美学代宗教”的宣言,如今我们以这样恶俗的审美来回报他。这是美学虚幻还是文化传播形态的粗暴盲聋。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从地上爬起来,掸掸行李重新开路。那么就从《最炫民族风》开始吧。
首先来分析分析这首“民族风”。从合成器制作的笛声始,出现一段民族五声音阶与电子音乐融合的曲调和中国娃娃闹新春的节奏音型。第一句“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直接来自台湾民歌《娜鲁湾情歌》,接着将这一曲调模进发展,风格立即从台湾转内地,乡村喜事开门红。唱到第二段“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留下来),这时候歌曲已经转型,乡土转向喜剧,出现小三度的转调,从婉转的民族羽调式,转至明亮的角调式。这段转调算是歌中一点别致的匠心,带来调式色彩的变化。最后在一通“留下来”的发泄之后,再来一个“最美的姿态”来结尾。通篇歌曲,虽曲调顺畅,朗朗上口,但节奏千篇一律,歌风乡土地不伦不类。“最炫民族风”,大概就是指东拉西扯的一阵“民歌风”,当然也指节奏炫。一支80年代乡镇流行歌曲搅拌的民族风,搭一支健身舞曲,竟可以凑合成我们年代最流行的歌,这可真是山寨年代啊。
仔细想想,其实在每个年代,我们的大街小巷都在唱类似的歌,像“春天春天悄悄走过留下小秘密”,像“男人爱漂亮,女人爱潇洒”。在孟京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里,一群女孩排队反复高唱“不能忘记你,把你写在日记里”,代表我们贫乏而滑稽的青春。在农业人口占50%
流行文化的流行离不开传播途径,甚至可以说,流行是歌手与听众的合谋,传播的回应环节不可小觑。《最炫民族风》的受众结构主要有:纯歌迷,以此歌伴奏跳健身操的人们,还有恶搞的网民。“民族风”的纯歌迷主要是乡镇文化受众;跳健身操的人们波及广阔,让它成为最受欢迎的广场音乐。据说连国外千人健身教室都在循环播放,直到“最炫民族风”唱响美国MBA的火箭主场,“中国观众激动了”,于是“民族风”成了最热中国风。到了网络时代,网民崛起,全民参与了流行事件的创作,网上出现的网民恶搞《民族风》的视频才真正具有深远意义。他们给民族风配上韩星的MV、印度郊区的舞娘,还有迈克·杰克逊的劲舞,让民族风唱响全球。网民将它P成波普艺术,网络恶搞带来了视频的病毒营销,恶搞成了流行,大家心领神会,去辩解更可笑,不如全民欢乐最炫民族疯。
看到千万人在广场歌唱跳舞,不禁叫人想起那些特殊的历史年代。音乐和口号一样,很容易变成文化麻醉剂,它是有催眠功能的,特别是电子舞曲,在迪厅里节奏响起,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扭摆。如果音乐很嗨,跳个通宵也不知疲倦。《最炫民族风》不但节奏够劲,还带喜感,更能刺激精神和体能。据很多歌迷反映,这歌特别能解乏,跟着吼一吼蹦一蹦,疲劳怨气一唱全消。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大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时效性,过了一段时间简直不忍回顾,谁也想不通为何当年我们会头脑发昏至此地步。
我们怀念流行罗大佑和王菲的年代,怀念青春、理想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伤感和游戏人间的冷暖与荒芜。这些歌曾是我们的成长故事与情感皈依。如今最炫民族风当道,对应了这个超女、山寨、速食、解构、叫人欲哭还笑的年代。我想起在朋友生日会上,大家一起摇头晃脑着“最炫民族风”,好吧,在理想失落的年代,让我们一起疯,让我们一起傻。中国人民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需要狂欢耍宝来解压。更不用说什么大俗大雅——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过来,所谓大俗大雅,大雅也是大俗吧,像我这样在学院象牙塔里待久的人,是需要常常到乡镇广场去听听乡村重金属的。
《深圳特区报》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