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色彩的磅礴一片
(2011-01-09 21:59:40)
标签:
《温柔的战曲》文汇读书周报乐评书评文化 |
听取色彩的磅礴一片
——读《温柔的战曲》
范典/文
很容幸地,在田艺苗的小作集成《温柔的战曲》的“后记”中得到片语感谢之辞,与她有过一面之缘,共坐杭州茶馆,邀她在书封签字留念,田艺苗很认真,从书中摘录金句,还缀以星与烛光的标记。记得有一句——放下身段搞艺术,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艺术固然艰深,仍然有大堆人趋之若鹜,从每年考音乐、美术、电影学院的考生长队中便可略窥一二。而艺术于他们漫长人生,只不过占据瞬息一刻,有次去看中国美院毕业画展,展后有位美术界朋友对我说:“多数学生的艺术生命就短短这几年,出了学校可能就意味着终结。”音乐和美术一样,常常急功近利趋向于商业环境,而很难实现真正的价值所在,要么就是高高在上,引人注目,但不适合国情,多数人只是盲目觉得好,却说不出好在何处。这样看来,学院派固然是死水一潭,却在微澜里舞蹈。田艺苗自嘲为学院派,却有为人师表的率真和担当,她现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讲师,对古典音乐体系的熟络并未使她觉得高人一等,她认为,艺术是属于大众的,也正着手于将古典音乐介绍给更多国内的年轻人——这就是为何“放下身段搞艺术”的初衷吧!
《温柔的战曲》算她第二部作品,第一本《时间与静默之河》她也寄给我,未曾细读,也是关于古典音乐和作曲家人生,只是这一本装祯设计更为精致秀雅。上海书店出版社陆续出的这套“海上文库”丛书,我都想收藏,不仅出自名人之手,且视角独特,唯一缺憾就是太薄。田艺苗收录在内的千字小文,多数都是报刊专栏的稿子,因此文笔凝练、意象纷呈,还从未真正细读过音乐人士的评论,上次读菲利普·拉金的《爵士笔记》看得我昏沉欲睡。因其更高一层次,首先将你设定为爵士专家(而且最好是本土人士),其次更在专业基础上提出驳杂见解,实在引不起共鸣——倒不是说拉金的书不好,只能说看不懂,也不适合我看。
而在《温柔的战曲》中,至少我读到的,不只是音乐,还有人生观、文本解析、文学、电影、舞蹈,它们虽然以各个角度呈现,却无一不围绕在音乐周围,在这个文艺青年过剩、信息同质化的时代,这些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心灵养料,但极少有人在文章里去展现自我,而常以事论事、以己喜恶来作出价值评判,戴着实用主义的世俗眼镜指指点点,有教授便在某读书会上对学生看待大师作品时的指责大为光火。对于好作品,首先应表现内心的尊重,这大概是学院派最为基本的信条。田艺苗的文字很个人化,且带有性别意识,常穿插“我”字来强调书写的自由随兴,她没有简单评判某首乐曲的好听与否,而是将它色彩化、意象化,首先将这种乐曲的抽象转化为具象,让文字具备灵性、通透感,同时又是可感可知,为视线所吸收的。音乐家的资质令其的感知更深刻也更服众,而小女人、文艺青年的个体化,亦使这份真诚变得实在、贴心,犹如朋友细心导引。
说实话,书中提到有几位当代音乐家我并不认识,像埃莱娜·格里莫,《亲爱的野姑娘》,但是读到文字,读到文中将其与刘索拉作比,用三毛、齐豫、《莲花》中的内河来衬这个“野性”,我便仿佛认得这个女子。热辣与沧桑的交集,优雅与不羁的联合,那是舞台灯光照耀下的灵魂,台下则幽灯微明的结着另一张灵魂——田艺苗自己,她与大师的人生辉映:“回想起来,那个年纪的我,正每天坐在学院的图书馆里面壁,啃着饼干和考研模拟试题300例。那个十年,好像都是在考试与升学的压力中渡过。这些坚定明确的目标,粗暴地掠夺了我们的青春血性与少女情怀……”那些血性青年哪儿去了?真正的大师怎样才被推上那个舞台?仿佛一切都在对比中有了答案,这一幕极似电影《朱莉与朱莉娅》中抛却时空的厨艺比拼,同样是挑战感官之飨,大师在平凡中砺练而就,非凡则应理想而诞,除非像莫扎特等天份,多数人还是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等待,而这个过程或者沉沦或者挺拔,便是唯一的界定标准。
无数个短篇幅,看似驳杂散乱,作者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空间却是完善而整体的,图书馆、系里的聚会、音乐会、观影……苦读的身影,内敛含蓄的性格、坦荡率真的为人,组合成一个看似文弱却内心强大的她。或于托马斯·曼繁复文字与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慢板中搜寻电影中的爱与诗意(《死在威尼斯》),或在古尔德与格里莫指尖来辨认巴赫的对位法,或于南美和云南等地域风俗来探寻乐感和多声部合唱,或在武满彻、坂本龙一和久石让等日本音乐家的身影里穿梭不止,或在《海上钢琴师》与世隔绝般的浪漫气质里艳羡这份决绝……她脱颖而出的还是执迷于文字上的灵动与飞扬,抛弃了艰深理论的搬弄,试图保持一种零碎且服从主题又不显罗嗦的格局,也使每篇端整得近似于刻意的磨炼,总觉得我变成了那个喜欢读时尚杂志的张爱玲,而田艺苗是制造这一连串妙语连珠的文章作者。文字的珠圆润滑,本身也具备乐感,或舒或展,且多层面,像是多声部乐章,既呼应了我这颗文艺青年烂熟于胸的文艺印象,又使我得到洗礼与灌溉。不过亦有不满之处,对一些不熟的国外艺术家人名,希望能加以英文注释,或对一些专业术语加以诠释,或许更便于一般读者对音乐的了解。
这些文章见证了她在音乐方面的成长轨迹,同时交织了当时当地她的思悟或灵感闪现,或许我们不该以她单方面的印象来纠正我们本已存有的观点,但不可否认,这本小书也提供给我们一种借鉴,人生苦短,成功不在于你实现价值多少,而在于你化入点滴的努力,不卖弄不骄纵,片言只语的灵感日积月累,终将构成磅礴气势的斑斓人生。
2010-10-13
书名:《温柔的战曲》
作者:田艺苗
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定价:28.00元
《文汇读书周报》12月24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