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玩成传说

(2010-11-29 13:16:44)
标签:

书评

小白

《局点》

文化

小白开始写小说,没有人奇怪。我们读过他的《好色的哈姆莱特》,那一篇篇滔滔性文论架势背后的东西,就是他的小说前奏曲。它们有小说的构架,传奇的卖相,偷窥的心理结构,行文自有洞透人世的明晰与闲散。

小白在谈论新书《局点》的时候,说到了布莱希特的表演理论。他书中的骗局,就是一场精彩的表演。像我这样没有钱德勒功底的,几乎读不懂《局点》中的复杂游戏式骗局。读到后来我发现懂不懂其实也不要紧,就像书中围绕着100万元支票的骗局,到最后也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表演传奇的完成。就像牌局玩得刁钻不一定是为了赢,那是一种艺术,玩心跳,玩高调,玩破纪录,玩出历史,玩成传说。也许这也是小白多年的写作心得之一。如今他在干燥的上海,寻找一些旧日纸醉金迷的激情与华丽的碎片。

围绕着游戏规则,《局点》在事件进展、情感纠纷与利益争夺中旋转出了结构。他的复杂辗转、一切准备与漫长的等待,仿佛都是为了加码最后展翅逃脱那一刻的快感,而最后一记扳倒全局的“局点”,竟然就是在劫难逃,让这一切的虚构成灰。最终那个修改命运的转折点,在伍迪·艾伦的《赛末点》中说明了什么叫做狗屎运;在小白这里,则是眼看着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这最后的点睛一笔,小白故意虚晃一枪,大家都已猜到了怎么回事,但一个精心布下的局,层层精确掀开方能获得击倒性震耳欲聋的急刹车。也许他只是为了与之前的细腻周折来一个蒙太奇式的交接。

在《局点》中,同时贯穿着一种梁朝伟式的表演,一个天才级男主角的审美式叙述,叫人想起《赛末点》中的美男乔纳森,故事展开全赖他一双叫人失魂落魄的电眼。书中有意无意地时时甩出金句——“我自己忆旧追往,列举一二最最让我后悔之事,种种当日造成极大后果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淡忘,而不时在记忆之黯淡屏幕上跃然而出,令我追悔不已的,竟然是此类当时仅仅付诸一笑的夸张姿势。”这简直就是闷骚指南。书中那个有格调的混混,他那上海男人的闲适,像一只沙发那样高档又让人舒服。我相信,这是小白的个人表演:无论青春不死还是雄心暗涌,他始终有一种偶像意识:姿态大于目的,过程高于利益,与《局点》的表演理论如出一辙,偶像就是这样炼成的。他的散漫与《局点》中金碧辉煌的赌场气质构成了相当浪漫的冲击。

 

故事选在一条有点谍战气息的雁荡路,选在90年代的上海。这是小白神秘的青春。年少的情愫往往决定了一生的去向。但这里显然不只为了纪念他的黄金时代。9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了转型期,上海这个大都市最先在市场冲击中醒来,60年前的霓虹旧梦仿佛就发生在昨夜。这样一个欲望奔腾的嘈杂背景,为故事带来了掘第一桶金的激情与一份生不逢时的感伤。对于一个上海作家来说,摹写90年代也就告别了无休止的30年代怀旧,以记录一段欲望的传奇来重塑现代上海。

在本书跋作者黄昱宁看来,《局点》的唯一缺点是女主角的性格太平坦,这个叫小米的女人,只打了几个照面,作者甚至不好意思描写她的美貌。也许他是一半故意一半无力,将女人写成了一只装饰品,一抹肉体的气息。也许从男人的视角,女人就是一种观赏性的可供产生莫名眷恋的美丽无情的动物,他们不想了解她,却愿意为她去送命。她的原始神秘成了男人们征服世界的动力,也构成小说发展的张力,即使带着一种难以真正进入彼此的哀伤。可是从女性的角度,通过《局点》,我们倒是读到了一点男人的真心,即使它与性爱厮混不清,与谎言相辅相成,与誓言背道而驰,但那也是真心。

忍不住又抄录一段小白的真知灼见:“一个人应该在最后一刻再做决定。你要让选择权始终在你手里,让事情自己围绕着你旋转起来,那样一来,事情就会自动为你理顺,事情里头那些你不想要的部分,人家会自动帮你拿掉,就好像那种离心力一样,你得让事情自己旋转起来”这段除了可看作是这篇小说的结构生成法,更可以窥见小说的另一层晶面折射,在《局点》中时时出现这样叫人开窍的警世恒言,几乎也是一部混江湖之人际技巧大全。

这部小说的第三层,是抒情段落。这是小说中“我”的迷人之处,他置身事外,细细体会身边的一事一景一物。他在一支烟的迷雾中等待心爱的女人;独自观看车窗外细密的夜雨;在黄昏的机场走神。等等。所有的细节,如一帧帧电影剧照,或一首首歌剧中的咏叹调,唯美升华,叫人经久难忘。

没有人知道小白的过往,只知道他是一位知名专栏作家,性文化研究者,资深宅男。他面相锋利,行文绵密,人群中笑而不言,却让周围的人们都感觉舒适。这位传奇人物放弃过往,开始了职业写作。像书中的“我”一样,决定舍本逐末,推开牌局,奔向抒情段落。这不是认输,而是终于有勇气确认了自己。对于一位作家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人心躁动,不再有人相信传奇,相信精神的力量了;但这也是最好的时代,没有人来书写上海传奇了,那么他来做。也许很多年之后,我们不再记得“局点”,但还会记得他那夜色中的雁荡路和午后酒店大堂里一抹晃眼的阳光。上海将因他而迷离,而震动,而传奇。

http://whb.news365.com.cn/sy/201011/t20101127_2890857.htm

《文汇报》11月27日

    玩成传说

       玩成传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们的肖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