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肖邦

(2010-11-28 23:03:22)
标签:

乐评

李云迪

肖邦

乐活

杂谈

肖邦年,李云迪很忙。

一头录唱片和巡演,一头还要演一出叫做《肖邦》的话剧。不知道这是他第几百遍弹奏肖邦的《夜曲》。循规蹈矩,圆圆满满,照顺序从Op.1弹到Op.19,附加两首编外。

肖邦是钢琴家的赛道和梦想,肖邦是我们爱钢琴的理由。为什么大家都爱肖邦呢?我觉得,主要是因为肖邦的通俗。不是娱乐化通俗,而是天才级别的回归天然。

——直到塞巴斯蒂安懒洋洋地翻着克莱夫·贝尔的《艺术》,念道:“谁对一只蝴蝶或一朵花的感情会像对一个大教堂或一幅画一样呢”。直到他念到这地方,我才睁开眼。——伊夫林·沃这样写道。

我们也有这样的记忆,直到听见肖邦,我们的耳朵竖起来,开始向古典音乐敞开。对于满腹艺术理论的经院派,听见肖邦,就是死于肖邦,“然后用一生的时间慢慢活过来”。谁看得见眼前的生动,一只蝴蝶和一朵花,成年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春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美。李斯特赞叹,人家是甜点,而肖邦是水果。大师们锱珠一生,才称得上高山流水情比金坚。

李云迪的俊美和忧郁,让他成了肖邦的东方代言,不管他怎么弹,都是最肖邦。于是他更自由奔放。现代混响技术为他笼罩了一个浪漫幻影,他只需要以克莱德曼的触键发表浪漫主义宣言。他要还肖邦一个健康的肺,还我们一个红润的肖邦,一个现代化的肖邦,还是要在他的领地里耍个小性子,谁说我就是他的影子?但愿音流的奔腾也能冲破他的枷锁,将他推送至另一重境界。也许他最懂得肖邦哲学,美来自善感与均衡,美需要复杂与单纯,他若是一径忧郁下去就是死路一条。

有许多音乐学者是将肖邦作为一生的课题。连我都已经写到了肖邦Op.5。我写他的优雅,他的清高,绝望,他的狂躁症,他的丝绸衬衣白手套,他的墨水笔和性无能。我只是想知道,他的动听是来自哪里?天才不可言喻,音乐无处捉摸,我只能翻他家史八卦,捕捉曲调里一阵阵波兰吹来的风。那些旋律的美来自中欧的民族风味,他的夜曲里有波兰旋律的表象与巴黎颓废的真髓。

如今广为流传的,除了肖邦琴曲,还有肖邦情史。只是翻遍肖邦传记,都找不到关于他的爱情态度的只言片语。只有这些夜曲,证明了爱情真的会不朽。乔治桑曾经在小说《露克勒兹亚·弗罗丽亚妮》中,恶毒地描写了一个神经质的年轻的亲王来影射他。大师相爱也一样会变盲聋,为什么当初她没有听见这些夜曲呢?

我们的肖邦

《乐活》11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玩成传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