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田艺苗《时间与静默的歌》。
读音乐评论的书比较少(电影评论的多些),尤其这样专业的音乐评论,收获很多。恶补了许多音乐方面的知识。
这些作曲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二位,武满彻和乔治克拉姆。
关于武满彻。田艺苗用来描绘的词汇尽是:出世绝尘、冷冽分明这样的词汇意境。而武满彻的曲名也都是:《雨中的树》、《水乐》、《树之曲》、《雨中的树》、《鸟儿降落到星形庭院》这一类的,具自然气息,很吸引我。
关于乔治克拉姆。曲目:《远古童声》、《黑天使》、《时间与河流的回声》、《鲸鱼之声》等。
介绍乔治克拉姆的这篇,田艺苗用的题目是:内心听觉。开篇,她便说起,她的停留在夏季的美好天气里的树林、清泉、白裙、花影的女童时代的成长回忆。因此之故,当她听见乔治克拉姆的时候,突然觉得被当头一棒,无法动弹了。这样的场景对我来说,恐怕只在电影里有见。不由羡煞。也不由好奇,不知田艺苗童鞋的女童时代是在哪个城市哪个地方渡过的,这般梦境美丽。
《远古童声》,选用西班牙诗人加西亚洛尔卡的诗。“一个男孩在寻觅他的声音,一个男孩在一滴水珠之中寻觅他的声音。我不想用它讲话,却想把它做成指环,使它能在小手指上沉默”。回到史前的寂静大地,寻找自己的声音,听见的是肉体蓬勃的激情和冥冥中掌握了命运的神秘力量。女高音的呼叫声中,传来男童边走边哼的曲调,这样自由的歌唱好像在梦中听见过,我在梦里独自行走,莫名的焦虑就像无边的灰暗云层,天快黑了,我要到哪里去?男孩四处游荡,他听见林中清脆流淌的少年的忧伤,他看见迎接死亡的欢呼与舞蹈,他走进命运的漆黑隧道,竖琴的水珠一滴一滴回荡在寂静中,他一边走一边大声歌唱,“我要走得很远很远,比山丘更远,比大海更远。走近遥远的群星,恳求我的上帝,给我送回一个孩子的远古的灵魂”男童在最后的吟唱中,走上舞台,他对着钢琴唱,回声袅袅。音乐在布满灿烂的音色,而我只为孩童的歌谣感动。天真、茫然、脆弱,像一只水泡轻盈舞蹈,却有灾难隐藏。像传说中海面传来的人鱼歌声。没有什么比成长中的孤绝更触目惊心。
《远古童声》中,成长的孤单或许是来自过早的洞见了自然的神秘与宿命。远古的荒凉大地是童年的哀愁与无助。无从解释的绝望,仿佛自前世遗传。于是克拉姆有了一双看穿隔世的眼。就像洛尔卡说“格拉那达每一个下午,都有一个孩子死去”。成长与死亡,都像一次艰难的告别。
在后记中,田艺苗讲了一本电影。
“在电影《日出时请将悲伤终结》中,有一个名叫马莱的大提琴家。他拒绝了所有的宫廷表演,隐居在偏远森林的木屋里,终日拉奏大提琴。乐声中,他看见死去的妻子,坐在他对面聆听。为了让她一遍一遍重现,他用余生不断拉奏心爱的大提琴,记下心里悲伤的乐曲,看看爱将会延续到哪里?
这是在300多年前。那时没有噪音,只听得见鸟鸣。人们衣着朴素,住幽静的房子,家中的家具器皿都散发出乐器的光泽。那时的人神情笨拙,但内心温热,他们热爱音乐,相信爱情。这是音乐的黄金时代。
可是马莱同样寂寞。
在每一个世纪,艺术家的寂寞,大概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