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耍宝变法宝

(2009-12-08 17:58:04)
标签:

书评《

乱来》

毛尖

杂谈

 《申周刊》12.8                         耍宝变法宝

                                 ——毛尖的《乱来》

    读《乱来》,几乎是从头笑到尾,毛尖越写越活泼,我们越读越快乐。而她不仅变活泼了,更是超越了,变自由了。我觉得毛尖是称得上拥有“自由”的人。因她无所畏惧,因她在各个方面都很足够,足够才华,足够自信,足够明白,足够幸福。

                                  耍宝变法宝

    专栏作家能写到她这么红,才华不够基本上做不到。毛尖文如其名,从来是尖子,总是有办法从报纸上跳起来扎你的眼,让你下次一翻开报纸就直奔她那栏去。而她就算开十几个专栏也照样文思喷涌。

    有时候我会纳闷,像专栏这种文体,嬉笑怒骂,一笑而过,对她来说真有点浪掷才华,不知道在大学教现代文学的毛教授有没有考虑历史价值?但毛尖的不普通是她竟甘于普通,“仿佛对自己的聪明才智无动于衷”。读她的文章总是觉得我们还在扮“上海宝贝”,而她已经是“一姐”的架势,我们还停在多愁善感的青春期,她早已独步江湖笑傲红尘任逍遥了。是啊,风花雪月也得下凡,再热闹的筵席也要散场,谁都要脚踏实地面对生活中的鸡零狗碎,并殊途同归于一种粗茶淡饭的日常生活。

    像我这样非中文系科班出生的文青,差不多就是从毛尖开始爱上电影也爱上写作的,当然到现在,我还在认真地学习她的遣词造句。可毛尖几乎用不着遣词造句,她乱来,也敢乱写,随手扔出个句子就能把我们打懵。比如“螃蟹不蟹”、“初衷很磅礴”、“鲁学专家那边已经给颜色了”,再比如她评价小白“又公寓又黑帮”,许知远的一头乱发衬着饭桌上的红烧肉——“格外迷离”,还有“我也比较喜欢韩寒,因为他真实,不过,一路比到鲁迅那儿,有些F1”,等等。我搞不懂她省略的是定状补,还是把任何词都当动词,一个人的语言才华是没法解释和模仿的,反正她的牛头对马嘴就是味道非常对。这也许得自她专栏写作的经验,因为专栏文学需要直接风趣,太直接就无趣,她的词语堆叠带来了能指的狂欢,组成应接不暇脑袋开花的思维快感。当然她在专栏中更充分发挥了脑筋急转弯的趣味,各种不搭界的事物,被摆在一起,即构成暗示又相互消解,又喜又悲,效果非常蒙太奇。她把写作变得好玩,变得很爽,变得令人亢奋,不再是一副道貌岸然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圣人面孔,她那看似顽劣的聪明犀利,却让写作有了体温而真正令人肃然起敬。

    英国文化评论家约翰·伯格写过:“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领地,同时也有其权能的极限,而在我看来,写作,却没有自己的领地。”这意味着写作也有不可丈量的权限。不可丈量的权能意味着不可丈量的责任。也许是对影响力的自我意识与深刻警醒,毛尖不愿当个“小资教母”,而是豁出去要做“新左派”,成为讽刺家,关注“普罗”的生存状态,说最普通的话让别人无话可说!草根题材与她的幽默感一拍档,有了一副春晚小品似的天真明快。写作变成了娱乐,可以耍宝可以撒野可以发脾气。但注意,她不是在搞笑,她这样写——“检索几家重要媒体的发言,居然都是在讨论公交法的量刑是不是真的像民间流传的’撞伤不如撞死’,但是,奔驰车再次碾过的哪里是死和伤的界限,它以最大的恶意碾碎了这个世界的相处原则,而媒体的荒淫却在于,当人性沦丧的时候,我们却在用法律代替常识检讨这个事件的因果和逻辑”。看到这样的中心思想,我才明白,她的乱来,不是玩笑,也不是骄傲到拿自己开涮,而是必须的,是啊,“乱怕什么,就怕不乱”。耍宝变成了法宝,半开玩笑地道出了真话,真相与虚构获得双重解构,全面糊涂,留下了一份女侠的古道热肠。

   只是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上海才会像她写得那么淳朴美好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