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配乐家与中国大片

(2009-09-01 19:49:17)
标签:

赤壁

画皮

叶问

娱乐

《书城》7月号

    

    看到新出炉的金像奖,最佳电影音乐与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的得主都是日本配乐家——岩代太郎和藤原育郎,获奖作品分别是《赤壁》和风靡各地KTV包房的《画皮》主题曲《画心》。这才想起来,近年来看的国产大片,电影配乐基本上是由日本音乐家全包了,比如《满城尽带黄金甲》、《霍元甲》、《太阳照常升起》,还有《墨攻》、《七剑》,连《叶问》这样有大段日本侵华暴行的电影竟然也是由日本“殿堂级”配乐家川井宪次作曲的。

   日本音乐人力量雄厚,近年来不仅占领了中国大片,也冲击了韩国电影音乐市场。那些一直为人称道的电影音乐,如《花样年华》、《2046》、《十面埋伏》,也都是来自日本配乐家的手笔,日本配乐家中不仅出现风靡亚洲的喜多郎、久石让,更有在好莱坞与艺术电影音乐中占一席之地的坂本龙一,如今更是人才辈出,东方不败,世界瞩目。

    从这些电影的配乐中可以听见,日本配乐家经验丰富,几乎熟练到了模式化的地步。他们写作主题歌的水准值得称道,几乎首首流行,像为《画心》作曲的藤原育郎,也曾写过风靡亚洲的韩剧《冬季恋歌》主题曲,而岩代太郎的《赤壁》主题歌、梅林茂的《十面埋伏》主题歌,也都喜闻乐见,在国内广泛流传。这些主题歌也是模式化的,仿佛将流行的元素反复丈量,做成一只精密容器,灌入各色颜料调兑的汁水,屡屡灵验。那都是喜多郎等人的音乐曲风,抒情,柔和,混合了流行音乐的口语化与尖锐的日本调式,其实他们早已将这种日本流行音乐曲风推广至全亚洲,多少也影响了我国的电视剧主题歌,比如三宝以及三宝的大批追随模仿者。

    相比之下,《赤壁》的配乐相对丰富。它混合了民族情调、模式化配乐、流行音乐与抒情性。一开篇就出现了音乐主题,一首快板的热闹的中国舞曲,曲调片段而强调节奏感,体现了好莱坞式的中国味(叫人想起《功夫熊猫》,但不及熊猫主题那么质朴可爱)。此外,配乐中大段地运用合成器来做音乐,令音响单薄而缺乏层次,容易叫人联想到游戏三国。有些地方音乐又太过煽情,埋没了英雄气节。事实上这部电影给了音乐很多发挥的机会,比如剧中的周瑜喜欢音乐,练兵时会被牧童的笛声吸引。这一段加了混响的笛音是电影中最优美的乐句,清亮而温情。此外还有一段周瑜与诸葛亮“以琴会友”的剧情,是需要音乐来叙述的,可是这一段两人的古琴竞奏听起来仿佛乱弹琴,有气势无音乐,如何能听出一个是“需要朋友”,一个决心“一定打(赤壁之战)”?直到电影后部分的八卦阵开战,音乐的穿插倒是深得好莱坞真传,令人想起《星战前传》之“克隆人的进攻”。音乐的贯穿也是听从诸葛亮的指挥,非常柔韧、细腻,充满智慧,此刻主题曲的穿插突出了吴宇森一贯的英雄情结,而南方舞曲性质的主题音乐穿插在古战场中就显得过于单薄,把赤壁之战变成了战场狂欢节。同样,曹操的劝战,举杯高诵《短歌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此时音乐完全不够份量去配合张丰毅的表演力度。

    而《画皮》的配乐就显得粗糙些,除了以诡异音调渲染妖气之外,大部分的配乐段落都缺乏特点,声部组合得简陋,竟让人怀疑作曲家的那台合成器有问题。这部配乐更趋向流行音乐,主题歌的曲调出现在爱情镜头中,用电钢琴演奏,如酒廊流行音乐,但与剧情配合也是合情合理。直到最后一幕的情殇,人妖之爱都接受考验,揭示出爱情的真谛原来就是牺牲这一经典老调,此时音乐就不够升华了。

   《叶问》中最出色的是音效设计,令动作场面看起来非常过瘾。电影音乐延续了霍元甲与黄飞鸿的传统,音响丰厚有力,但音乐无甚新意,很多曲调前后风格都不搭调。但“殿堂级”的川井宪次到底是非常有经验的,以最简的笔墨,让所有的配乐都清晰到位。这样的配乐没有整体,当然也谈不上起伏。

     在电影片尾的字幕中可以发现,日本的电影配乐体制完备,有一个力量雄厚、分工详尽的团队,作曲家主要担任谱曲与指挥,此外还有合成器编配、音乐总监、制作经理、制作助理、制作统筹等等。这样看来估计每一段配乐都是开会讨论的结果,这种音乐制作方式与电影的制作模式一致,达到最经济有效,能保证不耽误电影成品日期,却不可避免地呈模式化,如同电脑配乐。音乐制作的高效甚至在音乐中都能听出来,作曲家清楚地知道主题歌需要花多少力气,也知道哪些曲调可随便带过,绝不浪费感情。而在情感与情绪的过渡中,配乐的这种干脆灵活,总是会令音乐听起来缺乏真情实感。

   高效、不出差错以及严谨的体制化当然是中国大片选择日本音乐制作团队的主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日本配乐家对流行音乐的精准把握,作为商业大片,需要以流行音乐作为电影音乐的基调。但是电影也对配乐提出了戏剧性的要求,像《赤壁》这样历史题材的大片,上下两集的长度,又集合了众多国内一流的演员,它的配乐不但需要层次分明,当然要比《侏罗纪公园》更需要内涵,需要一股坐看风云变幻的坦荡,也需要一份萦绕于胸的怀古之情,这样来看这部配乐是不足够的,能够得奖也只是说明了电影音乐制作行业的垄断与缺乏竞争。电影是一种20世纪出现的新艺术品,电影音乐因此成为了当代古典音乐的新体裁,电影为古典音乐带来了戏剧性与时代感。配乐不只是修饰,在百年历史中它同样留下了独立而经典的音乐,成为当代音乐的典范。但如今听到这些电影音乐,却只会叫我们怀念赵季平的怀旧与人文,也更期盼着能听见约翰·威廉姆斯那种充满理想主义的真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发烧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