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艳火煮《茶》

标签:
乐评谭盾茶文化 |
剧情是这样:唐代,日本王子圣响来到长安向青梅竹马的中国公主兰求婚。此时波斯王子正来大唐求一部圣书《茶经》,圣响指认中国王子呈献的那部《茶经》是伪作。两人都视茶如命,遂以命相赌。之后,圣响与兰寻访江南,在茶圣陆羽的后人手中得到了真正的《茶经》,之后两王子决斗,导致公主被误杀。
故事编得简陋。因茶而生的争执出现在剧情中略显生硬,但包涵反讽,很多人都是这样一边炫耀智慧一边荒唐营生。在茶的故事中,戏剧感当然是次要的,意境的营造才至关重要。剧中较有创意的一幕是情人共洗鸳鸯茶浴,歌中这样对唱道:“嫩叶,滋润,清香,温馨,合阴阳,求回春,水与火,交相生,银川,碧波,涌……,腾……”。茶道的阐释竟幻化出东方的隐晦性感。不知这显示了茶道的包罗万象,还是为吸引眼球而曲意附会?还有一妙处体现在道具的设计,剧中王子最后获得的那部真正的“茶经”,竟是一部透明“天书”。
谭盾无疑是最成功的中国当代音乐家之一。他曾获得作曲界的“诺贝尔奖”——葛兰梅尔音乐大奖,以及更具社会影响力的格莱美大奖、奥斯卡原创音乐奖和美国音乐协会“年度最佳作曲家”称号等等。他以大量作品强化了自己的独有风格,那是一种民间的、原始的、辛辣而巫气弥漫的楚地乐风,成功地将西方视角中神秘古老的中国气质与现代艺术中的原始趣味完善结合。几乎没有一个当代华人作曲家能像他那样出名,虽然音乐界关于他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虽然一味追求新鲜刺激的音乐语言的可能会妨碍他进一步成为大师,至少,他的名声已经带动了中国当代新音乐的广泛传播。
在这部作品中,谭盾的挑战是如何跳脱自己早已熟练的楚风音乐,转而摹写茶道的清幽与智慧。在剧中最先唱出的主题,居然是张艺谋电影《英雄》中的某个主题。一个关于行走、嗟叹的伤感曲调,确定了全剧的音乐气质。短笛声与打击乐光滑地摩擦音中,他的生动犹在,但乐句更短促更灵巧,乐队音响讲究错落层次。小提琴的滑奏,怎么听都像“谭”“盾”,“谭”“盾”……。歌剧中唱腔模拟中国戏曲一词多音的“水磨腔”,结合当代音乐片段式展开手法,唱腔清幽甘美,避免过份旋律化的甜腻。管弦乐的伴奏以小合奏居多,独奏的英国管在重唱中穿插,如袅袅茶香。
谭盾继续玩水、玩纸、玩陶鼓。玩得认真,也便成了“道”。这部三幕歌剧,每一幕以“水乐”“纸乐”与“陶乐”主奏。这些天然的乐器出现在特定的场景中不再显得造作。舞台上垂挂白纸,鼓手在其中敲击节奏,动情处如夜雨敲窗,山风滚落,在管弦乐队的细腻烘托中,这音色清冷却有着四月裂帛的激烈。它不是我们意料中的一杯淡泊清茶,谭盾将茶道玩味出了世俗与明艳,一种沉静的艳,一种经由时间荡涤而格外明晰的艳。据说在今年夏天《茶》的中国首演中,谭盾邀请“透明思考”的杨惠珊为歌剧设计琉璃道具。《茶》的音乐,艳地深邃飘渺,确实就像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