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音乐(六)
(2008-09-18 21:15:56)
标签:
电影音乐乐评约翰·威廉姆斯文化 |
“……约翰·威廉姆斯在为这部影片配乐时,选择了简练柔和的旋律。与此相反,在我们过去合作的所有影片中,大多需要一种与画面密切配合的戏剧性效果, 比如《印地安纳·琼斯》、《大白鲨》、《第三类接触》等等。而在《辛德勒名单》中,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起点,摆脱固有的一些艺术风格。毫无疑问,只有用一束深邃的目光和一颗不平静的心,才能找到配乐的精髓所在。”
如果说威廉姆斯在《生于7月4日》中的音乐还有些不自然,那么后来的《拯救大兵雷恩》的主题就是一首成熟的战争电影音乐。这是一支安魂曲,安宁而雄辩的歌调,逐渐浮现在地平线上。数个音,中低音区,融合地奏出,之后淡淡展开,温和转折,逐渐演变成一首民谣式的赞美诗。然后军鼓节奏极弱地进入,渐强,像逐渐浮现在地平线上的日光,给弦乐照出一片光泽。在此,音乐不再打算描述或疾呼,就像剧中的人不再痛哭,而只能低头缅怀。此时,婉转的合唱加入乐队,令音乐成为缓缓上升的气体,弥漫,回旋,最后回归沉默。
把这一系列威廉姆斯的30年电影音乐回顾专题发给于导之后,她让我起一个标题,我不假思索地说就叫“凯旋前奏”吧。无论是琼斯夺宝还是星球大战,威廉姆斯的音乐总是在胜利来临之前大放光彩,在黎明之前最黑的一段夜色中激情励志。看遍了威廉姆斯作曲的电影之后,想起来印象深刻的凯旋前奏,是在《侏罗纪公园》中,它不是出现在人类成功逃离恐龙岛,而是在剧中人们第一次看见恐龙的时候。
谁能忘记《侏罗纪公园》中第一次看见恐龙如此逼真复活时的诧异,不禁赞叹好莱坞的大手笔与斯皮尔伯格的疯狂。镜头第一次纵观侏罗纪公园的宽阔河流与草场,之前欢快音乐突然停住了,眼前,成群的巨大恐龙悠然漫步,亿万年前的地球生态逼真地呈现在眼前。此时威廉姆斯放慢了音乐,那份在伟大震惊面前的从容与庄严,揭示了生命生生不息的奇迹,诉说亿万年前景观重现的历史意义,也诉说电影人的自豪,电影这个虚构的斑斓光影世界堪比实现一切人类梦想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