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配乐教科书

(2008-04-30 23:22:23)
标签:

约翰·威廉姆斯

电影音乐

文化

解读电影音乐家约翰·威廉姆斯,或许要从《星球大战》系列开始。乔治·卢卡斯从三部《星球大战》拍到了《星战前传》的第3部,武器、战场、阴谋、场景、服装都已更新换代,前尘往事被翻找出来隆重登场,主角从邻家男孩换成了传说中的战神,不变的是乌托邦的梦想,还有威廉姆斯的主题音乐,在每一集的开始,跟随一条英文解说伸展而出的道路,铺向神秘的黑洞洞的太空。这样有力的曲调,理直气壮地高歌,诉说自童年开始狂热执迷的星球探索之梦。

在《星战前传》中,威廉姆斯的音乐成为凯旋的前奏曲,那个著名的主题,总是在每一个胜利中跳出来歌唱,如一次喝彩与奖励,直至铜管乐的音响越来越强悍,直到烘托最终的魔幻高潮。这部电影音乐几乎概括了威廉姆斯的音乐特征,比如,他的纯洁明快,他出色的旋律与节奏感,他擅长以音乐来造势,喜欢大篇幅运用铜管乐,等等。这样的大调进行曲很容易写成千篇一律,容易假大空,我们听了很多年之后,才明白威廉姆斯的热情从不显得造作,是因为这来自他的天性。运用铜管乐或许并不完全是来自他的音乐思维,而是因为这种音色频率不容易被声势浩大的战争音效所淹没。如今,他的这些个人写法几乎已成为好莱坞配乐的固定范本了。

威廉姆斯与斯皮尔伯格是从1974年开始合作的,他们成为了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组合之一。两人的艺术特质都正面乐观,热爱宏观叙述,都有一种异想天开的孩子气,于是一拍即合。在此之前,威廉姆斯曾以《屋顶上的小提琴》获得过奥斯卡最佳编曲奖,在加入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之后,他才真正迎来了作曲事业的高峰期,《大白鲨》和《ET外星人》令他两度获得奥斯卡原创电影配乐奖。而斯皮尔伯格是真正懂得音乐的导演,他不但善待音乐,不随意切割配乐,还令音乐在电影中发挥叙述作用。他们在合作中互为进退,彼此辉映。在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总会留出一段善感的时光,是交由音乐来陈述的,它令之前的卑微忙碌,在瞬间获得了重生的意义。

飞翔,飞机,不明飞行物,一直都是斯皮尔伯格热衷的电影主题。而音乐比镜头更擅长飞行。一直都记得《太阳帝国》中的一个小片段:在飞机维修场,电焊的火花像漫天烟火。男孩在火光里小心翼翼地走向日本的零式战斗机,举头凝望。终于能够亲手触摸这些生锈的螺旋桨和一个个肮脏的弹孔。此时,修理飞机的噪音,人群的喧嚣,都被洪大的乐声覆盖。这一段是电影的主题音乐,最先在钢琴上独奏,之后传递给了弦乐队。庞大的音流,缓慢而开阔,在镜头里盘旋飞翔。在饥饿、脏乱和丧失尊严的战争流亡中,威廉姆斯的音乐纯洁深情,男孩一路的苦难却突然全部涌到了我们眼前。他是否意识到他热爱的战斗机亦是战争的工具,带来罪恶与苦难?这是电影本身不愿说清楚的,在这一刻只让音乐盘旋诘问,也是因着音乐的抽象,电影获得了多义性的交混,在每个解读层面都放射出锐利的光芒。

直到1993年的《辛德勒的名单》,威廉姆斯与斯皮尔伯格一起超越了自我的固有模式。这部以黑白记录片形式拍摄的电影,不再需要戏剧性的音乐烘托,威廉姆斯只为它写了一支歌。这支独奏的歌调,像辛德勒的营救一样微弱,然而当它在圆号、长笛、小提琴的独奏中传递,像青翠藤蔓在压抑的镜头里绵延伸展,在暗中传递着希望与生之信念。在此,任何言语都无用,只能用音乐,任何声泪俱下的大型乐队都显无力,只有这支歌无法替代。

如今,这支主题曲已经家喻户晓,成为了20世纪的名曲。而你如果不曾听见,它在影片的晦暗时刻,曾经在一大片白茫茫的雪地里低沉呜咽不息,你便不会懂得这支优美的乐曲中原来还有慈悲。斯皮尔伯格曾经这样评价这部电影音乐,“毫无疑问,只有用一束深邃的目光和一颗不平静的心,才能找到配乐的精髓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鹅绒星空
后一篇:高兴的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