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酒味扑面香——以王十朋夔州诗为例
(2021-06-16 22:48:12)诗中酒味扑面香
——以王十朋夔州诗为例
张邦炜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一、从寓情诗酒说起
就唐宋时期而言,诗家几乎无人不好酒。“李白一斗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 [] ;白居易“但遇诗与酒,便忘寝与餐。高声发一吟,似得诗中仙” [] ;欧阳修“酿泉为酒饮辄醉,自号醉翁乐无涯。醉来落笔驱龙蛇,电雹万里轰雷车” [] ;苏轼虽“饮酒至少”,但“常以把杯为乐”,并感叹:“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 [] 这些尽人皆知,此外例证还多。
二、王十朋与巴蜀
南宋状元王十朋((1112—1171))一生诗作甚多,所到之处,“簮盍良朋,把酒论文,俯仰湖山,怀古伤今,登高赋诗。” [14]王十朋诗云:“百年能几何,不饮乃痴汉”;“唱酬应有诗千首,谈笑长怀酒一尊。” [15] 他同样是一位好酒爱饮的诗人。但唐宋时期 “酒中仙”、“诗中仙”颇多,无论以酒或诗而论,王十朋均非“仙”级人物。本文以他为例,出于多种考虑。首先固然由于王十朋有“一代正人”之称 [16] 。他在朝“刚毅正直称天下”,人称“真御史” [17];出知州郡,“为政甚严,而能以至诚感动人心,故吏民无不畏爱”。朱熹称赞道:“而今难得此等人!” [18] 其次更因为王十朋与巴蜀颇有渊源。内中情形,说来话长,下文仅能长话短说。
王十朋其人,对于我辈巴蜀老者中的川剧爱好者来说,可谓如雷贯耳。我等当年观看过源于元杂剧的川剧热门剧目《荆钗记》,其中名丑周企何所演《逼嫁》一折,特别是艺名筱桐凤的名旦阳友鹤表演的《刁窗》《投江》两折至今记忆犹新。《荆钗记》剧中的主人翁正是王十朋的爱妻钱玉莲。但据汪应辰《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记载,王十朋仅有一任妻子,不姓钱而姓贾 [19] 。钱玉莲系后世戏剧家虚构,塑造为旧时代节妇的典范。
汪著《墓志铭》对王十朋的生平事迹记述较详,是《宋史·王十朋传》的主要资料来源之一。王十朋系浙东温州乐清人,但对巴蜀前贤仰慕至深。“平生风义慕相如”;“西京儒者,莫如扬雄氏”;“东坡文章,百世之师。”“愿为执鞭,恨不同时。” [20]这类言辞每每见于王十朋诗文。他言及诗与酒,自比扬子云:“我似扬雄贫嗜酒,笔作耕犁纸为亩。”在其并世巴蜀士人中,王十朋好友甚多。如与安岳“奇男子”冯方情同手足。冯方字员仲,被权臣迫害冤死。王十朋挥泪写下《哭冯员仲》:“身为多才误,朝无一日安。宁为独醒鬼,不作附炎官。” [21] 其《祭冯少卿(方)文》曰:“抱济世之才而以才见忌,怀许国之忠而以忠见疑。” [22] 关于王十朋与绵竹张浚、张栻父子的情谊,下面多说几句。
张浚号紫岩,人称“紫岩张先生”,绍兴五至七年(1135-1137)、隆兴元至二年(1163-1164)两度官居宰相。他再相后,力荐才俊王十朋。鉴于张浚对王十朋有知遇提携之恩,黄宗羲《宋元学案》将王十朋列为“紫岩门人”之首。 [23] 王十朋诗云:“名德重华夏,皇朝两魏公。”两宋名相韩琦与张浚,封号均为魏公。其诗又云:“魏公名德最芬馨。” [24] 此处魏公,专指张浚。王十朋与张浚同属主战派,他赞颂张浚“天姿忠义,誓不与敌俱生。天下闻浚之名,必以手加额。盖忠义人心所同。臣实敬慕之。”张浚仙逝,王十朋哀痛之至,其《祭张魏公文》、《重祭张魏公文》称:“公学造诚明,才全文武,忠孝根于天性,节操贯乎岁寒,社稷之功最高。” [25] 并有悼亡诗传世:“可怜未战身先死,贯日精忠化白虹。” [26] 王十朋与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张栻同样志趣相投,在政坛相互援引。张栻兼任侍讲时,宋孝宗询问:“王十朋如何?”张栻回答道:“天下莫不以为正人。” [27] 王十朋谢任太子詹事,推荐张栻继任。其《举张栻自代状》曰:“张栻学术精深,气禀刚正。”张栻因得罪佞幸惨遭贬黜,王十朋竭力声援:“以栻之学问、操履,举皆过人,在今朝列,少见其比。”“一旦外除,有识无不短气。” [28] 推荐与声援虽然无效,但足见两人情谊何等深厚。王十朋与巴蜀缘分之深,更在于他曾亲临巴蜀大地,担任封疆要员。
三、三类夔州诗
王十朋乾道年间出任夔州(治今重庆奉节)知州,兼任夔州路安抚使 [29] 及夔州、利州(治今四川广元)两路兵马钤辖。他在夔州近两年,自称;“使君无事只吟诗。”离开夔州时,自谦:“使君无可念,空有诗篇留。” [30]王十朋的夔州饮酒诗可粗略分为三类。
其一,节庆诗。王十朋按照当时的惯例,但凡节假日均邀约同僚及下属宴集。诸如“伏日与同官小饮”、“七夕呈同官”、“腊日与同官小集”之类,每每见于其诗集。宴集离不开酒,少不了诗:“兴如太白谩三杯,月团不许无诗得。”“诙谐未效东方朔,赋咏聊追杜少陵。”王十朋诗里的中秋节,“清光此夜十分好,有酒有客宜高歌”;重阳节,“殷勤呼酒伴,烂漫醉秋光”。 [31] 欢声笑语中,仍关注乡间的生产与百姓的生活。王十朋有《中元日得雨》诗一首:“秋阳亢流火,时雨洗中元。既贺苗苏槁,还欣暑涤烦。”并称:“但愿时旸及时雨,不独一州天下普。”夔州位于长江边,端午节是其隆重的节日之一。与外地不同,其时当地以五月初四为端午。王十朋《五月四日与同僚南楼观竞渡》诗云:“蜀江险处是夔州,滟滪堆边看竞舟。”“台前八阵已陈迹,水底三闾何处招。手把菖蒲对佳节,兴来呼酒劝同僚。” [32]
其二,观光诗。夔州名胜古迹甚多,王十朋几乎一一前往。卧龙山是他重九登高远望之处:“夔子山高峡天阔,骚人宅近刚肠悲。菊花上头不易得,酒盏到手何须辞。”后又陪同友人共登:“五马携壶上卧龙,四夔连骑与游从。山中古柏岁寒色,应为清流作意浓。”王十朋造访十贤堂,瞻仰屈原遗像,赞叹不已:“大夫楚忠臣,哀哉以谗逐。遗庙大江喷,醒清今古独。”身临昭烈庙,感慨良多:“老臣苦欲争天下,嗣子何曽思蜀中。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近永安宫。” [33]八阵碛是夔州的一大景观,当地有“踏碛而游”的习俗:“夔人重诸葛武侯,以人日倾城出游八阵碛上,谓之‘踏碛’。” [34] 知州充当“遨头”,设宴于碛上,。“人日”即正月初七,“踏”指踏歌。王十朋入乡随俗,与民同乐。其《人日游碛》诗曰:“今日日为人,倾城出江皋。遨头老病守,呼宾酌春醪。” [35] “春醪”即“春酒”,这一习俗在包括夔州在内的不少地方长期流传。
其三,唱和赠酬诗。唱和最多者无疑是同僚,王十朋《同僚和诗复用前韵》诗云:“扫地焚香待客来,煎泉瀹茗漉官醅。”“相公溪近何曾汲,白帝城寒正可杯。” [36]时任夔州路转运司判官、后升任成都府路转运使的查钥(字元章)是王十朋的老友,两人“相得甚欢,多有倡酬”。 [37] 王十朋《再酬元章》诗云:“一尊方喜细论文,春草题诗又送君。手握管城言不尽,诗坛谁复将中军。”。夔州作为巴蜀东门,人来客往不断。客来前“预扫江头礼宾馆”,客到时王十朋“论文尊酒”。来客中有南宋名相仁寿虞允文,王十朋“出郊送虞参政,因游竹亭小饮,与者九人。”其纪事诗有句曰:“穿林看修竹,偶与群贤偕。邂逅适我愿,三杯写幽怀。”王十朋尤其兴奋的是,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同年好友邛崃(一说崇州)阎安中、崇州(一说双流)梁介在夔州喜相逢。王十朋称:“我本东嘉田舍翁,登科偶与蜀龙同。” [38] 《文献通考·选举考五》载:绍兴二十七年(1157)殿试,“及唱第,王十朋为首,第二人阎安中,第三人梁介。安中、梁介,皆蜀士也。” [39] 他们三人一往情深。王十朋诗云:“君家锦水边,我居浙江东。各在天一涯,芳尊偶相同。”三位同年久别再聚,“酌酒论文,煮惠山泉,瀹建溪茶,诵少陵‘江流石不转’之句。”为纪念这次幸会,王十朋将会聚处定名为“三友堂”:“阎、梁二同年过夔,把酒论文于小书室。” [40]
四、饮酒当有道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瞭。”王十朋与开篇讲到的方回同为好酒诗人,但如果稍加比较,不难发现两人酒风大不相同。王十朋饮酒有两个特点。
一是有节制, 不狂饮。在我等非好酒豪饮者看来,王十朋喝酒未免过多。但他与诗家方回酗酒不同,自制力较强,并非滥酒者。下面这些诗句或可作证:“唱酬应有诗千首,谈笑长怀酒一尊”;“湖山如画水如蓝,杖屦湖边酒半酣。”往往“一尊”而已,“半酣”而止,不致酒后失态胡言。王十朋诗文中有若干“醉”字,如“春光醉绮罗”、“蓬莱醉秋月” [41] ,又如“书读万卷,心醉六经” [42] ,系陶醉于良辰美景或书籍海洋之中,与醉酒无关。他在夔州,身为一州之长,绝无无日不醉酒、终日醉如泥的可能。
二是讲正气,倡廉洁。方回诗作尚可,且擅长评诗论文,但节操则为世人所讥。王十朋始终保持“一代正人”本色。他说:“我意岂在酒”,“虽醉亦有道”。他与阎、梁二同年欢聚饮酒时,仍满怀忧国忧民之心:“故人相见谈时事,耿耿胸中直气存。”“吾侪风味雅同科,领略江山逸兴多。诸葛阵图堂上看,少陵诗句酒中哦。”他们共同缅怀鞠躬尽瘁,力图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的诸葛亮和热爱人民,嫉恶如仇的杜甫。王十朋初到夔州便前往当地武侯祠、诗史堂酹酒凭吊:“敬瞻遗像观诗史,一酹云安曲米春。” [43]有《题诸葛武侯祠》、《登诗史堂,观少陵画像》等诗篇传世。他主持重修诸葛武侯祠及寇莱公(准)祠,并酹酒祭拜。其《国朝名臣赞·寇莱公》曰:“呜呼莱公,相我真宗。契丹南牧,朝野汹汹。群臣劝帝,幸蜀江东。微公决策,天下兴戎。百年无兵,繄谁之功。” [44]此赞充分体现了他与绵竹张浚全然相同的主张,奋力抗金,以战逼和。难怪黄宗羲将王十朋视为张浚门下第一人。王十朋“以廉洁公正率其下” [45] 。他本人曾“诗以自警云:尔俸尔禄民膏脂,下民易虐天难欺。”与下属同饮时,多次告诫:“虐民之事焉可为”,“一点欺心事莫萌”。在为张主管前往秭归任职饯行时,王十朋劝勉他爱惜百姓,轻徭薄赋:“把酒送行无别语,要先抚字后催科。”张主管系张浚的“犹子”即侄儿,名讳待考。王十朋鼓励张主管发扬绵竹张氏好家风,诚信待民,在秭归留个好名声:“魏公名德最芬馨,犹子传家有典刑。勉力施行诚与信,民谣待向峡中听。”概言之,王十朋寓情诗酒,不仅酒味香,而且正气浓。戏言之,王十朋的夔州饮酒诗属于浓香型。
五、关于瞿唐春
行文至此,本可搁笔,似乎还留下一些有关酒文化的问题应当回答:王十朋喝的什么酒?产于何地?有无名酒?
宋代的酒可分为白酒、黄酒、果酒、药酒四大类。苏舜钦诗云:“时有飘梅应得句,苦无蒸酒可沾巾。” [46] 贺铸有诗句曰:“一尊烧酒美,应对阿戎斟。” [47] 吴潜中秋夜吟诗:“良夜最佳唯午夜,今秋偏好是中秋。举杯酒露月同吸,仰面青天可问不。” [48] “蒸酒”、“烧洒”与“酒露”均为宋时白酒的别名。通常认为宋代的白酒尚不具有蒸馏酒的性质。 [49] 据研究宋代已有瓶装酒,王十朋的诗句:“云安曲木瓶双玉,聊助诗人作小醺。” [50] 可否作为此说的佐证。
王十朋饮酒,当以白酒为主,有《林知常惠白酒》等诗篇名可证。其《酬行可惠白酒》诗云:“渴怀思欲吸长江,闻说西台酿满缸。” [51] 夔州路转运使周时字行可,“西台”当指转运使司。可见王十朋所饮,多为官府自酿酒。也喝品牌酒“瞿唐春”。王十朋《元日》诗有句曰:“春色酌瞿唐”,原注很明确:“酒名瞿唐春。 [52] 此酒系夔州当地所产,酒名当源于杜甫诗句:“瞿唐春欲至,定卜瀼西居。” [53] 瀼水在夔州城边,王十朋号梅溪,当地人为纪念他,更名梅溪河。无独有偶,名酒剑南春之名或许也出自杜甫:“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54] 所大不相同者是瞿唐春仅系地区性好酒,实难与声誉远播的名酒剑南春相提并论。上文所引“云安曲米春”,其中又有一个“春”字。宋代云安军(即今重庆云阳)归夔州路管辖,且夔州又称云安郡。所谓“曲米春”或许是当时人对瞿唐春的另一种称呼,曲与米是就其做法与原料而言。
除当地酒外,王十朋还喝友人馈赠的外地名酒。一种叫金泉酒,系赵果州所赠 [55] 。果州治今南充,但金泉酒的产地恐非南充。陆游有诗篇名《偶得北虏金泉酒小酌》 [56] 。“北虏”,《四库》本改为“北境”,指当时金朝管辖的北方。另一种是“青州白从事”,又称“青州六从事”。王十朋《酬行可惠白酒》诗云:“一斗青州白从事,忽随诗句到蓬窗。” [57] 苏轼在北宋时,便言及此酒,有诗篇名为《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句曰:“白衣送酒舞渊明,急扫风轩洗破觥。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58] 其酒名出自《世说新语》:“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 [59] “桓公”即桓温,东晋权臣。“青州从事”作何解?只怕并非专指青州(今属山东)所产名酒,应是酒的别称,泛指上乘好酒。苏轼诗《真一酒》即是其例证:“人间真一东坡老,与作青州从事名。” [60] 王十朋将周时所赠官府自酿酒恭维为“青州白从事”,又是一例证。“青州白从事”,所谓“白”当指酒的性质为白酒。“青州六从事”,所言“六”应指酒的数量为六尊或多尊。此事学界或许早有定论,恕我孤漏寡闻。本人对酒文化无专门研究,此文所言错讹难免,恳请方家斧正。
辛丑暮春匆匆草成于成都外东青苔山村
[] 方回:《重阳后绝句五首》,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66册第41876页。
[] 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卷19《酒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版,中册第725页。
[] 白居易:《自咏》,《全唐诗》(增订本)第7 册第4775页。
[] 郭祥正:《卧龙山泉上茗酌呈太守陈元舆》,《全宋诗》第13册第8792页。
[] 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卷35《和陶饮酒二十首》、卷30《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第1881、第1617页。
[]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劝饮酒莫吟诗杂言》,《全宋诗》第5册第3217页。
[] 辛弃疾:《水调歌头(即席和金华杜仲高韵)》、《水调歌头(淳熙丁酉)》、《贺新郎(题傅岩叟悠然阁)》,唐圭璋等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第3册第2517、2440、2490页。
[] 陆游:《小饮梅花下作》、《对酒》,《全宋诗》第39册第25182、25007页。
[] 陈师道:《寇参军集序》,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23册第324页。
[11] 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卷29《方壶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477册第724页。经查,曹庭栋的诗文《全宋文》、《全宋诗》均未收。
[12] 林正大:《括江神子》,《全宋词》第4册第3149页。
[13] 毛滂:《忆秦娥(冬夜宴东堂)》,《全宋词》第2册第884页。
[14] 《全集》文集卷16《蓬莱阁赋并叙》,第844页。
[15] 梅溪集重刊委员会编《王十朋全集》(以下简称《全集》)诗集卷1《辛亥九日侍家君》、卷1《寄方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9页。
[16] 其生平事迹,可参看拙著《王十朋悠然治夔州》、《王十朋的巴蜀情缘》,载《恍惚斋两宋史论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20年,第538-584页。
[17] 汪应辰:《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全宋文》第215册第276页。
[18] 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132《本朝六·中兴至今人物下》,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94年,第8册第3176页。
[19] 汪应辰:卷23《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全宋文》第215册第277页。
[20]《全集》文集卷16《会稽风俗赋(并叙)》、卷7《上舍试策三道(第二道)》、卷6《国朝名臣赞·苏东坡》,第820、692、673页。
[21] 《全集》诗集卷5《七月十七日离夔州是夜宿瞿唐》、卷17《哭冯员仲》,第69、288页。
[22] 《全集》文集卷24《祭冯少卿(方)文》,第1001页。
[23] 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44《赵张诸儒学案》,陈金生等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第1425页。
[24] 《全集》诗集卷16《冯员仲赴阙奏事》、卷22《张主管摄郡秭归赠以三绝》,第260、393页。
[25] 《全集》文集卷4《自劾札子》、卷24《祭张魏公文》,第634、997页。
[26]《全集》诗集卷18《次韵安国题余干赵公子养正堂》,第316页。
[27] 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6《南轩辩梅溪语》,王瑞来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第345页。
[28] 《全集》文集卷4《举张栻自代状》、卷21《与虞丞相》,第647、941页。
[29] 据李昌宪:《宋代安抚使考》,齐鲁书社1997年,第555-559页。
[30] 《全集》诗集卷23《别夔州三绝》、卷24《登古峰岭望夔州》,第434、437页。
[31] 《全集》诗集卷22《会同僚于郡斋》、卷21《伏日与同官小饮》、卷22《中秋对月》、卷22《又用前句作七绝》,第408、384、394、399页。
[32] 《全集》诗集卷22《中元日得雨》、卷22《八月十二日雨》、卷21《五月四日与同僚南楼观竞渡》,第392、394、377页。
[33] 《全集》诗集卷22《九日登卧龙山又一绝》、卷22《梁彭州與客登卧龍山送酒二尊》、卷23《夔路十贤屈大夫平》、卷22《昭烈庙》,第399-400、404、424、402页。
[34] 祝穆等:《方舆胜览》卷57《夔州路·夔州·风俗》,施金和点校,中华书局2003年,第1008页。
[35] 《全集》诗集卷23《人日碛》,第417页。
[36] 《全集》诗集卷23《人日游碛》、卷22《同僚和诗复用前韵》,第417、408-409页。
[37] 《(嘉庆)四川通志》卷113《职官志·政绩五·夔州府》,巴蜀书社1984年,第3524页。
[38] 《全集》诗集卷21《再酬元章》、卷22《寄赵果州》卷21《出郊送虞参政》、卷11《阎和诗叙别再用前韵》,第376、394、369、167页。
[39]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2《选举考五》,中华书局1986年,第300页。
[40] 《全集》诗集卷11《赠梁同年(介)》、卷22《三友堂》,第167、407页。
[41] 《全集》诗集卷1《寄方叔》、卷1《湖边怀刘谦仲》、卷8《春日游西湖》、卷14《赵仲永和胡正字竹诗见赠》,第9、8、125、234页。
[42]《全集》文集卷19《贺汪尚书》,第902页。
[43] 《全集》诗集卷16《饮酒》、卷9《和秋怀十一首》、卷22《梁彭州归自道山》、卷22《与二同年观雪于八阵台》、卷21《登诗史堂观少陵画像》,第272、128、404、405、372-373页。
[44] 《全集》文集卷6《国朝名臣赞·寇莱公》,第671页。
[45] 汪应辰:卷23《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全宋文》第215册第276页。
[46] 苏舜钦:《送陈进士游江南》,《全宋诗》第6册第3935页。
[47] 贺铸:《怀寄潘孝本兼简其子言》,《全宋诗》第19册第12549页。
[48] 吴潜:《闻同官会碧沚用出郊韵三首》,《全宋诗》第60册第37871页。
[49] 参看绵竹籍学者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3-104页。李氏对蒸馏酒的起源问题有专门讨论,题为《中国烧酒起始探微》,载《历史研究》1993年第5期第40-52页。
[50] 《全集》诗集卷22《梁彭州與客登卧龍山送酒二尊》,第404页。
[51] 《全集》诗集卷21《酬行可惠白酒》,第377页。
[52] 《全集》诗集卷23《元日》,第416页。
[53] 杜甫:《瀼西寒望》,《全唐诗》(增订本)卷229《杜甫》,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中华书局1999年,第4册第2479页。。
[54] 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全唐诗》(增订本)卷227《杜甫》,第4册第2462页。
[55] 《全集》诗集卷23《趙果州送黄柑金泉酒》,第417页。
[56] 陆游:《偶得北虏金泉酒小酌赋绝句两首》,《全宋诗》第39册第24612页。
[57] 《全集》诗集卷5《林知常惠白酒》、卷21《酬行可惠白酒》,第69、377页。
[58] 《苏轼诗集》卷39《章质夫送酒六壶》,第2155页。
[60] 《苏轼诗集》卷39《真一酒》,第2124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