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危害程度的趋势调查
(2023-07-25 20:36:21)
标签:
时评新冠病毒的逆淘汰群体免疫新冠病毒与大号流感疫苗 |
自从笔者提出新冠病毒的“逆淘汰”机制后,尽管从理论上说得过去,自己内心却一直是忐忑不安的。唯恐发生意外情况,影响抗疫大事。
这不,今天终于看到,一位国外医学研究人员提出:自从新冠病毒出笼后,其危害性已表现出一种逐步减轻趋势;但是,趋势的出现不是由于此病毒的危害能力下降,而是由于免疫工作的推进,使广大人口产生了一定的“免疫能力”。
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国内不少学者都曾说过:尽管打过防疫针的人也可能被感染新冠肺炎,但是与不打防疫针的人相比,新冠病毒对他们的危害将明显减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不仅说明打防疫针是有重要作用的,也说明是人体的抗体在发挥积极作用,致使病毒对人的危害减轻。有可能是,那种认为新冠病毒有“逆淘汰”机制的说法是不对的。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以严谨的态度拿出科学的调查数据。很明显,这一工作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逆淘汰”机制是存在着的,那么,人们总算可以乐观一些,尽管现在务必严阵以待以“动态清零”,今后终归是会有轻松的那天的,有利于凝聚力量、提升士气;如果“逆淘汰”机制并不存在,那么,只能说明“群体免疫说”、“大号流感说”纯属无稽之谈(至少将失去现实意义),人类将不得不痛下“长期抗战”的决心,尽快研制推出特效药。
能否证明“逆淘汰”机制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有关调查工作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要找准调查对象。笔者以为,最好的调查对象是老年人群。因为,就现在或更早一段时间看,非老年人群基本上都接种了疫苗,唯有一部分老年人至今都没有去接种。于是,通过近期没接种的老年人的发病情况,与前年或者去年早期(当时还没有研制出免疫针剂)发病老年人的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其二,要做好地点选择:今年的地点,可确定在上海。因为,近期上海一度“沦陷”,可调查对象较多、具体病情资料获取方便。前年或去年的被调查对象,也应选一个或几个发病人数较多的地方。但是,最好不要选武汉。因为,武汉是首发地,大家没有经验,尤其是起初的应对可能存在不够恰当的地方,患者被发现时有不少人已经病得不轻,重病率、死亡率必然较高。
其三,要注意被调查者自身的体质状况。把调查对象确定为老年人,还要注意,老年人的自身情况千差万别,最好选择那些常年居家、很少外出、后来却被传染者。因为,有一部分老年人实则是“老顽童,”身体、心理状况与中青年差不多,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较强,不便确定病毒对他们的危害程度。这就是说,应当选择老年人中身体状况雷同的人。不少老年人原本患有各种疾病,若非如此,也不至于得了新冠肺炎就病得很厉害、甚至死亡。所以,原已疾病缠身的老年人,要排除在外。
新冠病毒危害程度的趋势变化很重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仅对新冠病毒的防治有重大意义,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其他病毒传染病的防治,也能提供重要的参考。现成资料就摆在那里,医学专家据此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