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错与利害

(2021-08-30 01:40:20)
标签:

时评

理想之城

潜规则

背黑锅

行政势利化

         对错与利害

在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理想之城》里面,有许多精彩的对话,不仅富含哲理,还向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知识。那是可以直接用于社会实践的。如里面有关对错与利害的关系问题,其叙述发人深省。 

剧中有这一观点:认为在职场是不讲对错而讲利害的(或者说是不重对错而重利害的)。仔细一想,确实如此。一般地,企业或单位的领导者,对下属的要求十分看重业绩:业绩突出就对企业或单位有利而无害,你这个人便十分有用、有使用价值;业绩不行就无利而有害,你这个人便不值得肯定、失去使用价值。而领导者对业绩的取得经过,并不十分关心。只要不违法乱纪,不使领导者被牵连、受影响就行。在人事安排上,一般是以业绩需要为上,只要你大节过得去、善于处理人际利害关系,被重用的可能性就很大。在对具体内部纠纷的处理方面,则是轻对错而重利害的,有使用价值者便“常有理”,即使错了也是对的;无使用价值者有理变得无理,只有去“背黑锅”。认死理者不肯“背黑锅”,事态必然变得更严重。身处职场当中,要认识和妥善对待这一不成文的规则。不然,很可能寸步难行。

不成文的规则,与人们常说的“潜规则”是比较接近的。但是,是规则就要实行,并且不成文的规则往往比已成文的规则更具威力。因为,已成文的规则事无巨细明文规定地摆在那儿,对于其中的许多小规定,如上班不得迟到早退等,只要你不误正事、业绩突出,即便违反了领导者也不会追究,随便找个理由就能搪塞过去。而不成文的规定呢?与企业或单位或领导者的利益密切相关,条款不多却条条硬扎,无视者于是很难“全身而退”,除非拥有很深厚的社会“背景”。

不过,就对错与利害的关系而言,笔者以为,机械地遵循前轻后重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如果机械地长期按此行事,必然混淆干部职工的是非观念、助长不正之风及其行为,不良现象势必蔓延,最终导致人心失衡、局势不稳。因此,运用此法能获眼前之利,却对长远利益害莫大焉。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处理对错与利害的关系呢?

其一,要严防“行政势利化”倾向。一个地方,如果老是按利害高于对错的规则行事,最终难免变得好人吃亏、坏人吃香,正气日衰、邪气日盛,这是“行政势利化”的必然结果。在此情况下,整个社会难免“坠落”,向着腐朽回归。为什么如今的腐败现象久治不愈呢?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行政势利化”,为腐败现象提供了蔓延滋生的环境条件。完全可以说,这一条件不除,不管怎样抓,腐败现象只能愈演愈烈。如同长期阴雨天,很多旮旯难免要发霉一样。所以,每一个人都应明白:现在是新社会了,绝不容许“势利化”、“庸俗化”“腐朽化”;每个企业或其他单位,都应抓好对干部职工的教育,以实事求是为基准,抓好树正气的工作。在对错与利害关系的认识上,首先要弄清是非曲直,扬善抑恶;其次要善于开展思想工作,注意协调矛盾各方的人际关系;第三,则是考虑发生矛盾各方谁的主张或做法对单位有利,只要不违背法纪,就可以肯定;最后则应告诫大家切不能忘记长远利益、用第三点去否认第一点。

其二,要正视现实,切实抓好新道德的建设。过去,由于发展经济的压力太大,有许多地方较长时间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抓经济建设干劲十足,抓精神文明则沦为敷衍应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早就基本成熟了,可是与之配套的新道德却迟迟不能到位。于是,存在“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现象。因之,有不少地方秩序不佳,胡整乱来随处可见,一个人太守规矩了,很容易吃亏上当;而花花肠子多、不守规矩者,往往捷足先登。这实际上是在用事实告诉人,适者生存,善于投机钻营才叫“真本事,”聪明的老实人算计不过狡猾的投机者。这类现象若不能纠正,越来越多的人必然势利化,越来越多的人必然变得是非不分、香臭不辨,社会的走向就令人堪忧了。所以,要慎重对待对错与利害问题,一般地,要把对错排在第一的位置;事关重大,涉及重要利益、必须重利害了,才能退而求其次。那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状况,要让人们知道。以免经常发生轻对错重利害的事情,危害社会生态环境。

其三,还须让人知道做人要有底线,即便不得不轻对错重利害、说假话时,也要守住底线。没有底线的人,什么话都敢讲、什么事情都敢做,那绝不可能是好人。所以,绝大多数人根据各自的道德水平都划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底线。于是,当我们不得不根据趋利避害的规则说话做事时,说假话也应有假话的底线。近期《文摘周报》刊出一文——《钱理群:说假话也得有底线》(钱老是北大资深教授),里面有这样一段有趣的话:“……如果我非要说假话,我有三个原则。第一原则是,我必须意识到我自己在说假话。这一点很重要,有的人起初知道自己说的是假话,但说着说着,假话也就变成了真话,以致于他最后自己都信了。”第二个原则,那就是“我知道假话与真话之间的界限。这个原则很重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第三个原则,“我尽量不去说伤害到他人的假话。说假话肯定有后果,但我希望这个后果是在可预见的范围内的,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人人都有被迫说假话的时候。唯有有道德的人,说假话时内心总感到不安,事后会有警惕,要努力设法去弥补。如果把弄虚作假、说假话不当一回事了,那是良知的泯灭。

过去有很长时间,人们只顾发展经济而忽视生态环境治理,遗患无穷;其后费了很的大劲,逐步把自然生态环境的赤字补回来,但是社会生态环境的赤字还在增大。长期重利害轻对错说到底是对社会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孰轻孰重,大家心中应有考量。

                        2021.8.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原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