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寺人披见文公》有感
(2015-10-09 23:22:42)
标签:
时评以古鉴今恶性竞争良性循环齐恒晋文之事 |
在春秋时期成书的《左传》里面,有一篇短文《寺人披见文公》。此文现在带标点符号只有近250字。别看它短小,其所包含的内容,却博大精深、切中时弊。
如今,各地各单位人事变动频繁。每当一位新领导走马上任,若此人与本地本单位有点历史渊源的话,属下难免有人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有好戏看了。”许多新领导能秉公办事、排除个人恩愿任人唯贤,有人却难免夹带个人情感,后者很有必要去读读《寺人披见文公》。
看了此文,笔者的第一感慨是:寺人披是个有胆有识的人。此人是晋国宫廷里的小人物,曾经追随前君对流亡在外的公子重耳(晋文公)实施过两次追杀。有一次差点得手、砍下了文公的一节衣袖。文公回国继任国君,寺人披没有闻风而逃,为了国家稳定还主动前去求见文公。文公不肯接见,叫他另谋高就。他却振振有词地阐发了一番大道理,令文公不得不服。他为自己行为的辩护理由有力:“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执行国君的命令不能有二心,是自古以来的规矩;除去国君憎恶的人,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有些事情事后来看很不对头,却只能是当时领导者的错,怎能随便责怪下面的人呢?他的说法发人深省、是有道理的。
不过,令人钦佩的是:寺人披见文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个人开脱责任,而是怕文公走错路,以致误国误民。他开门见山地说:臣下以为国君回来,应该懂得为君之道了;如果不懂的话,必将面临新的灾难。因为文公长年在外,对晋国宫廷内幕并不清楚。有相当一批旧臣因追随先君与文公结仇,正在策划除掉文公。所以,对文公来说正确的为君之道必然是:要把个人恩怨放在一边,以开阔的胸怀对待往事,敢于信任和起用那些反对过自己甚至与自己有仇、但忠诚于国家忠诚于先君的人,以此团结绝大多数人、化解危机。为君者若是心胸狭隘,难以成事不说,在特定条件下很可能还有不测之祸。寺人披的话硬邦邦的听起来令人不舒服,可谓“忠言逆耳利于行,”使文公豁然开朗,深刻认识到应该怎样对待旧臣;因之不仅躲过杀身之祸,还深得人心,从而得以奠定基础、成就霸业。
无论哪级领导要想事业有成,非要善于团结、任用各式人才不可。不但要善于任用身边的,还要善于起用别处、甚至对立面的人才(当然要注意人才的品行)。美国之所以能够保持生气,关键是其能真正做到海纳百川、广聚人才。寺人披劝文公曰:“齐恒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大凡成就伟业者,都有非凡的气度。
齐恒晋文之事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