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8年11月的第一个双休日,一家人在南宁居住的嘉和城社区,领到活动入场券。专车接送到达碧湾园林。
活动的开始序幕就是挖红薯。两个外孙女来到采挖区,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蹲在红薯地里菜挖红薯,急着就要动手。我告诉她们,一家就一个小铲,我们应该分工。大外孙女马上安排,我来铲开土,她们一个负责捡红薯,一个清理红薯,妻子最后装进篮子。我开始拿着小铲刨土,并且告诉孩子们,先要扒开地表面的叶子,找到粗点的红薯藤,顺着藤下面挖,发现红薯尽量不要铲伤了红薯,要往旁边深挖,再将红薯轻轻拿出来。
两个外孙女看到我挖出的第一个红薯,兴奋的抢过去,左看右看,仿佛是一尊珠宝。接着又挖出几个。大外孙女似乎找到窍门,帮我发现几根粗壮的藤,她试着挖了几下,我接下去挖出一串4个,一个小时的功夫,装满了一篮子,出门一称,足足8斤。这个成果除了一家人的汗水,我的手上也磨起一个大雪泡。
接下来,才是主角登场。一家人没有等候专车,从红薯采挖区徒步十分钟,到达窑鸡烧烤区。竟有数百人齐聚一起,有的忙着铲挖田土,有的已经垒好窑灶,有的在拾柴点火,有行动更迅速的,整鸡已在窑中烤出阵阵焦香。毕竟我们外乡人,窑鸡还是外行,于是选择了熟悉的烧烤炉。外孙女搬来砖头,我架起炉子,放上板碳,外孙女又捡来引火的枯枝败叶,还不停给炉子扇风,慢慢地,星星之火,越烧越旺,我铁叉一只土鸡,在炉架上不断翻烤,鸡身上的油脂被烤得滴到碳火上,冒着浓香的青烟,文火慢烤,一个多小时,全鸡满身焦黄才大功告成。撕一块放到嘴里,外孙女不停的说,好吃好吃!借着炉中的余火,现挖现烤了红薯以及玉米。
我也认真观察了属于南方山地原居民传承祖先窑鸡术,参与者就地取材,收集枯死木材,用土块垒建烤窑,在有树有草的荒郊野地,效仿祖先的土法,制作出窑鸡。整个过程需要几个小时,等到窑好了之后,把鸡和红薯从土里扒出来,撕一块放进嘴里,脆香滋润。
一家人在尽享健康美味的同时,享受着难得户外劳作,及亲子互动的休闲时光。
我第一次的体验,回味的不仅是鸡肉的香脆,红薯的甜丝,而是家人朋友自食其力,有趣互动的美好生活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