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聆听200年前古老的钟铃声

标签:
蒙斯博物馆钟表文化 |
钟表,对于我只是一个计时的物件,我既无余钱,也无兴趣收藏钟表。但,本人喜爱历史,每出游一地,必看当地博物馆,因为它是了解各类历史的好地方。去年仲夏,在欧洲探亲期间,我寻访了位于比利时蒙斯的一家私人钟表博物馆,第一次在欧洲看到了法国鼎盛时期稀世的钟表珍品,聆听了发自各式老钟汇聚的悠远深长的铃声。
迄今这座规模不大,但特点鲜明的私人钟表博物馆,共接待过来自欧州的政要、商人、艺术与文化领域的人士,还包括全世界慕名而来的钟表发烧友数万人。俨然是这座欧洲小镇的文化品牌。当老人得知我来自中国,就拿出了有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廖力强的签名册,专门指给我看。老人说一共有30多本这样的签名册。我也在册子上留言:“伟大的拿破仑,钟表之艺术瑰宝,来欧洲不虚此行。”
博物馆涵盖了欧洲拿破仑时代从1775年到1875年跨越两个世纪的钟表精品。七彩的、墨黑色的、粉色的、鎏金色的,老式钟表有挂钟、座钟、闹钟、手表、怀表等,钟壳材质有红木、檀木、樟木、大理石、瓷器、玻璃等质地,钟面镶嵌有金、铜、铁、瓷、玻璃、贝壳、珐琅等,机芯有老式链条机芯、齿轮机芯、九铃、两铃和单铃,应有尽有。每台都是200年以上的“老寿星”,
细细地观赏着这些精美的藏品,无论是一件18世纪制作精湛的袖珍怀表,还是全黄金打造、镶嵌宝石的落地式座钟,都会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禁不住感慨,人实际上什么都拥有不了,只能说是暂时借用吧,别指望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积攒财富了,连皇帝的后代们想要亲眼看看祖先留下的珍品,还得漂洋过海,花钱观摩。唯一可聊以自慰的是,钟表上会留下帝王的雕像和名字,拥有者仅被注明收藏之名。
30多年钟表收藏之路,对老人来说是无比艰辛的,为此Duesberg男爵和他的家族花费了无法计算的积蓄、无数的假日和全身心的精力。早年为了收藏和筹办展馆等相关事情,早出晚归,经常在外奔波,而家中古旧钟表的日常打理维护就成了妻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