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游平江

(2009-05-10 22:00:58)

悠游平江

悠游平江

 

 

到苏州不可不去平江。

初探平江,是一个仲夏的午后,宋代《平江图》上的这条千年古街,以她悠长的历史记忆,无言守望已经是苏州最后仅剩的古老遗存。沿着繁华的干将路,经相门桥越过护城河,步行不到十分钟,就见一块木制路牌,箭头所指就是平江路。

独自走进石板铺成的巷子,全然没有生平第一次的感觉,仿佛见到久别的故乡,温润而亲切,老苏州人原生态的市井生活成为平江古街不可缺失的风景。一种赏心的快意,激发袅袅不绝情致。再次叩访,是女儿从杭州来看我。身处其时,便迷失在小巷、河水之间。沿巷典型的苏式民居,小楼古宅尽枕河,窄巷石桥垂柳荫。临河的窗台垂挂的兰花,院墙上的藤蔓,街前门楼飘出幽咽入诉的琵琶炫奏声。没有汽车笛鸣,没有人声喧哗,始终陪伴你的,只有那缓缓流动的平江河的水声。一切静静的,不须急急匆匆,那么随意悠然,留意中你仿佛听到历史低沉的回声。平江巷子头上的水井、亭台还在,早已见不到聚在一起汲水、慢悠拉起吊桶绳的姑苏女子,但水边捣衣的场景还有,不过已不在井台上,挪到了河边的石阶。

不时有小船载着游人呀呀摇过,艄公船娘会应游客要求,放开嗓子唱起吴歌小曲,无拘无束,歌声时远时近,不仅穿透力强,而且极富感染力,更充满水乡气息和独特的韵味,真可谓“一声柔橹一销魂”。女儿不停的按动快门,把河上的风景摄进画面,而船上的游客又将这岸上的风光纳入镜头。

哦,这就是平江!

新开的一个农家菜馆,隔河临巷,粉墙黑瓦,仍保留着双扇黑漆木大门。穿过透光小天井,雕花的内堂屏风门,复古的装修,仿旧的瓷餐具,和古街是绝好的搭配。三五好友悠游平江,累了饿了,要几个合胃口的农家菜,品着佳肴,欣赏街景,人间天堂不过如此。

平江临河的店面大多是茶室和咖啡馆,凭栏低语,品茗咖啡,看湖水边人,多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的选择。有个洋气的英文名更能迎合他们的味口。

想不到女儿对平江的印象如同我对苏州的印象,柔柔的软语、柔柔的河水,幽幽的水巷、幽幽的茶肆、还有静静的石路,悠悠的琴行,美美的画室……美丽、灵动、雅致、飘逸,见过后就散不了,抹不去——。

 

 

2009510日于苏州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