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另类得奖感言

(2019-06-19 11:18:2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万事有分定
另类得奖感言

六月,美国拉斯维加斯,2019年国际青少年象棋冠军赛,周六周日一连两天六场,最后一场结束,我远远看到大儿子John和对手同时从座位上站起来,拿黑棋的对手转身先一步走了出来,John依然站在原地整理棋子。我意识到他赢了,顿时心下五味杂陈。我静静地看着他拿着笔记本、水、笔盒、棋袋,拎着棋谱,向评委台走来。

John以学棋一年多的“新人”身份,继周五的五轮比赛打进四强,主赛两天六轮全胜,获得2019国际青少年杯14岁Reserve组冠军,超棒的父亲节礼物,不仅给生他的爸爸,也给教导他的老师爸爸哈林。

去年年初,我一个并未见过面的微博网友推荐John学国际象棋,我约了哈林老师试课,临出门前John很不开心,一路流着眼泪抱怨,“你一定又是浪费钱,我可不要上什么兴趣班。”

学了几年钢琴,又坚持上了一年画画课,John在十二岁前放弃了钢琴和画画,比起两个弟弟课余时间练琴、画画、合唱团、打球各种活动,他显得无所事事。即使进了初中后,成绩一直保持在全A,GPA4.0,我依然总想着给他物色个兴趣班,不为打发时间,而是帮助他寻找未来他可以消耗体力并倾注热情的业余活动。

青春期的孩子,很难讨好,“爸爸妈妈为你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你要做的只是去试,何必还没有试就放弃。” 我记得当时我这样安慰他。何况,棋院离我们家九分钟,符合我的课外课原则:路程不能超过十分钟。我绝非为了孩子不顾一切的虎爸虎妈。我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我不需要孩子成就我的梦想,我只希望他们过上有意义的生活,为了他们自己。

流着眼泪去的,一路笑着回来。之后我给他报名了国际象棋班,在哈林老师的教导下,他饶有兴趣开始了学习。

十二岁的高个子,坐在一群五六岁孩子当中,从启蒙班开始学习,每次接了他下课,问他有没有找到朋友,他都笑笑说,都是些小孩。

2018年一月开始学棋,2018年11月第一次参加美国象棋公开赛,拿了个人第四名;今年三月参加了加州国际象棋超级杯冠军赛,不记得得过奖。John一开始学棋时我就抱着发展个业余爱好去的,没给自己压力。看到其他爸爸妈妈热情的状态,我就像个隔岸观火的游客。好在功课再忙,他都没有放弃练习和培训。我这个儿子和家里其他三个孩子都不一样,他性格内敛沉稳,很少发表大篇感言,却一直确定自己喜欢象棋;休闲时间除了打Fornite,就是下棋。只要老师推荐的比赛我们都愿意让他去试试,没什么宏伟目标,作为一个新手,我的想法就是他让累积经验,我们也顺道旅行。

不是每一次陪赛过程都是悠闲的,比赛现场一般都在酒店大厅,空调很冷,长时间的等待,无论是现场的冷峻,或场外的吵杂,环境绝不享受。我有两门神学硕士课程在读,每次带着书或作业去写,常常因为等候区太吵而改为写博客,每次能完成二千字已经很好。

是以,在现场看到哈林老师全程站着,除了咖啡不吃不喝地等候每一个学生出来,拿过他们的记录本,仔细查询战况,我都笑着对身边的妈妈说,“教练比我们更紧张更像家长呢。” 有位白人妈妈和我聊天中得知John是哈林的学生,点着头很严肃地评论:“他是当真的。”

我慢热,常常要从别人的反应中探索事情的真相。我并没期待John得奖,“重在参与”是我的口头禅。而每一轮比赛结束,John即使赢了,都会替对手惋惜的态度倒令我刮目相看。于我而言,这份品格的建立大过得奖。

“她走错了一步。”

“他着急了导致失误。”

“他竟然犯了两次错误。”

去年有一次他和一个七八岁的小男生比,输给对方,出来的路上没见他替自己懊恼,反而一直在夸赞那个孩子:“他真的非常棒,真的。”

胜负乃兵家常事,输赢都是浮云,山外有山楼外楼,品格的建立和培养,如果是象棋课额外学到的,我反而觉得得奖是Bonus。这也是我最想感谢一直鼓励他,在各方面教导他、督促他成长的哈林老师的一点。

“为什么比赛过程中对手几次站起来,让我以为你们结束了。”

“我猜是因为我每一步要走二十到三十分钟。她等得不耐烦吧,找人讲话。”

“什么,你一步要走那么久?”

“因为我需要思考。”

比赛过程中,哈林老师一再提醒小朋友,不要急,要多思考。看来这点精髓他是掌握了。有时候举棋不定若能操练耐心,稳稳妥妥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去哪里,不是非得面面俱到,但至少不莽撞不急躁。——即使我不懂棋术,人生的道理,是不是都是这个理。

“John下棋很冷静,即使输了也没什么。他打Fornite可不是这样,他输了会大叫,拍着大腿说太接近了太接近了,差一点只差一点。” 他的朋友事后这样表演给我们看,他所认识的John的另一面。

也许我对这个儿子的了解远不如我以为的透彻,也许和他一同奋战游戏的同伴比我更了解他,长期教导他学棋的老师比我更懂得他。谁知道呢,人生的每一个遇见,都值得我们感恩;每一次输赢都是积攒经验在未来;每一个温暖的画面,伴随孩子成长,也伴随我们成长,育儿育己,一生的功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棋如人生
后一篇:MytriptoVegas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