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趣谈:文化中国的中秋记忆

(2018-09-24 22:56:40)
标签:

惠州电台

988节目

文化中国的中秋记忆

分类: 法律

题记:

这是2018年9月21日余安平律师参加惠州电台988“8点2+1”栏目的整理文稿,与才女主播“墨水”及“蓝叔叔”聊聊“文化中国的中秋记忆”的话题。

余安平,早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后任教于湖北黄冈中学。13年前来到广东惠州,10年前从教师转身为律师。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以读书、旅行、交友为人生三大乐趣。余律师认为“工作是为了生活更美好”,应该工作上对得起他人,生活上对得起家人,工作与生活都对得起自己。

现为广东卓凡(仲恺)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刑事部秘书长、惠州市律师协会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惠州市律师协会扫黑除恶辩护代理工作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律师学院讲师、广东省首批刑事律师库成员,也是惠集读书社顾问、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作家协会法律顾问、新浪元老博主、搜狐历史频道作者,曾首倡惠州“记者律师节”,策划首届“惠州刑事论坛”。

余律师自称是“不纯粹的律师”,“被刑事辩护耽误的军事发烧友兼历史爱好者”、“被律师耽误的美食家、旅行家、超级吃货”,工作之余,对美食、美景、美文从不辜负。余律师认为律师应该“三好”,即牙好、腰好、腿好。会生活的人才会工作,如果说工作是律师的A面,则生活是律师的B面。

中秋趣谈:文化中国的中秋记忆

“墨水”问余律师,你觉得中秋话题有哪些“关键词”?“蓝叔叔”则对余律师身兼作家、旅行家、吃货于一身很感兴趣,还问余律师对“40万天价菜单”有什么看法。

余律师认为,中秋话题有3个关键词,那就是圆、闲、传。圆既包括圆圆的月饼、圆圆的月亮,也包括一家人团圆,或者思念团圆;闲才有一系列作品产生,有闲情逸致才能将这份感情形成文字甚至仪式、食品;传即文化流传,最典型的的就是中秋赏月与月下饮酒分月饼。前几天刚刚参加了惠集读书社与惠州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的“中秋诗会”,余律师感受到文化流传的魅力。

作为顶级“吃货”,余律师认为“40万天价菜单”其实不值一嘻。姑且不说至少包括南北一百单八种菜肴的“满汉全席”,就是古人喜欢吃的熊掌、鱼翅、象鼻、鹿茸等,也是“有价无市”只有极少数贵族家庭可以享受。顶级菜肴不是餐厅“制作”的,而是私人厨房甚至私人厨师“定做”的,不是会员或者会员介绍不提供服务。余律师曾品尝过某集团公司老板娘私人厨师的“梅菜扣肉”,简单的食材却能让人经久难忘,舌尖上的精品制作,不再是生活需要而是艺术欣赏。

中秋趣谈:文化中国的中秋记忆


“墨水”问余律师,对中秋话题的圆、闲、传都有哪些要与大家分享?“蓝叔叔”则关心月饼话题,余律师喜欢哪种月饼。

余律师回答说,中国长期是农耕文明,这就使得老百姓的生活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有关。各种节日都是“与民同乐”,通过各种美食留在老百姓记忆中,例如春节吃年糕、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蓝叔叔”说这些节日本来有许多皇家礼仪,但随着中国“赶走皇帝”这些礼仪也就跟着疏淡了。

余律师说这些本来是黄河流域的传统节日文化,随着西晋晚年永嘉之乱、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北宋末年靖康之乱等北方大乱,黄河流域的老百姓“衣冠南渡”迁往长江流域、钱塘江流域甚至珠江流域、闽江流域,也就把这些传统文化带过来了。我第一次在广东过冬至朋友邀请吃饺子,说“防冻”,我说广东没有冬天,还需要防冻吗?朋友说这是习惯,老祖宗说是“防冻”吃饺子,我们不防冻也跟着吃饺子。今天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就是港澳台与广东地区,“衣冠南渡”后这些地方是最后被征服的,也保留传统文化最多。汉家两次成功的“北伐”,一次从江苏策源,另一次则是从广东策源。古人“闲”下来就思念家乡,想着家庭团圆,这就有中秋佳节一家人团坐,喝着桂花酒,吃着月饼,写几首诗。

余律师说来惠州13年来吃过无数的月饼,但最怀念的还是幼年吃过的月饼,没有那么多佐料也没有那么大的馅,而是简单的芝麻月饼放点糖,咬起来香酥可口。那时的月饼是用来吃的,也是用来怀念的,而不是后来大量月饼是用来看的用来送人的。

中秋趣谈:文化中国的中秋记忆

“墨水”问道余律师最喜欢古人那些中秋诗句,“蓝叔叔”则拿出余律师当天刚刚完成的诗词让“墨水”朗诵。

余律师说古人中秋诗词,最经典的当然是苏轼“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下共此时”,以及王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些诗词基本都是“中秋月夜怀人”。古人中秋月圆之夜更容易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依旧产生了一系列思念的诗文。

“墨水”则朗诵了9月21日余律师填写的《江城子·中秋诗会》,余律师解释说选择“江城子”词牌一则是受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豪放影响,二则是纪念在江城武汉读过几年书。上阙“冠带唱吟”是指当晚穿着宋朝服饰的学生吟唱苏轼诗词,“千载相思泪”正好宋朝到现代已经千年。下阙“盛会弄笔”是指中秋诗会我写成这首诗词,“对簿归来”是指刚开完庭。

中国是文化民族,民族传承不是欧洲那样通过宗教信仰,也不是今日许多国家通用的通过血缘,而是通过文化信仰、文化传承。从夏朝到清朝的王朝“道统”,从《法经》到《大清律》的“法统”,从《史记》到《清史稿》的“文统”,还有诗词歌赋、典章制度,共同组成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记忆,变成故事传送至今。


中秋趣谈:文化中国的中秋记忆

                          江城子·中秋

                         余安平

                     月满酒酣忘北归,

                     晚风催,秋风碎。

                     冠带唱吟,

                     千载相思泪。

                                   何时喜出平湖水?

                     绕裙醉,妒裙珮。

 

                     作客惠州十三岁,

                     安思危,进思退。

                                   盛会弄笔,

                     曲终人难寐。

                                   对簿归来闲偷日,

                         置高杯,慕高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