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如何才能避免被吞噬?
(2018-04-14 19:08:42)
标签:
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坐观成败 |
分类: 历史 |
元朝末年有能力统一天下的只有最强的陈友谅与次强的朱元璋,陈友谅与朱元璋无论谁成为决战胜利者,必然会吞噬最富的张士诚。那么,张士诚又没有能力避免被吞噬的命运呢?陈朱大战时张士诚作壁上观,这是当年刘表坐观袁曹大战的再版,其结果当然是无论谁获胜都不会放过“观望”者。曹操与刘备大战,孙权就没有观望而是积极出兵甚至承担起主要军事责任;李密与宇文化及大战,王世充也没有“坐观成败”而是积极杀出收拾残局。张士诚能否避免被吞噬的命运?
1356年张士诚攻占平江(今苏州),同期朱元璋攻占集庆(今南京)。朱元璋开始集中兵力拓展集庆外围地区,兵力集中。张士诚却战线太长,从济宁、徐州到绍兴,很容易被各个击破。1360年陈友谅弑君自立东下进攻集庆,与朱元璋连续大战到1363年。这3年张士诚竟然象当年的刘表满足于“保境安民”,难道不懂得陈友谅与朱元璋一旦分出胜负必然吞噬自己?此时张士诚在陈友谅强势进攻集庆时应该出兵攻占朱元璋外围地区,扩大自己的势力,做好“西征”准备,而不是浪费几年时间。张士诚既然控制着江南富庶之地,完全可以组织起百万大军严加训练随时待命。
鄱阳湖大战时陈友谅已经不如当年强势,此时张士诚应该派大将吕珍等人奔袭集庆——朱元璋主力云集鄱阳湖,后方空虚,朱元璋要么放弃鄱阳湖决战回援集庆,要么放弃集庆寄希望于鄱阳湖决战胜利后收复集庆。按照朱元璋性格,必然是采取放弃集庆寄希望于鄱阳湖决战胜利后收复集庆战略,这才有“死里求生”翻盘机会。这也就意味着张士诚可以用较小的代价趁着朱元璋后方空虚夺取集庆、安庆等地,甚至陈兵九江一带。张士诚的“西征”,很容易鼓舞陈友谅士气。张士诚与陈友谅夹击重创朱元璋,不仅能够壮大张士诚势力,而且能够严重削弱朱元璋军事实力。如果张士诚“够狠”,完全可以趁着朱元璋元气大伤时派一支兵马跟踪追击朱元璋,主力继续西进偷袭陈友谅。这也是当年王世充趁着李密瓦岗军击败宇文化及禁军元气大伤偷袭瓦岗军的战例,张士诚身边不乏文士,完全应该懂得这些。
一旦张士诚击败了朱元璋与陈友谅,就应该“急击勿失”,不给朱元璋、陈友谅喘息的机会。此外,张士诚也应该把首都从平江(苏州)迁往集庆(南京),摆出收复中原的攻势而不是偏安东南的守势。不能放手一搏,偏安一隅只能坐困孤城等待灭亡。张士诚不善用兵,这就需要放手吕珍、李伯升等人征战,但自己要作为后援鼓舞士气。张士诚要避免被朱元璋或陈友谅吞噬,只能死里求生发展壮大自己甚至不惜向方国珍下手,剪出朱元璋外围。等到陈友谅与朱元璋鄱阳湖大战不可开交,张士诚就应该积极袭击朱元璋后方,这也是当年曹操与袁绍打战士孙策、刘备的计划。可惜,张士诚空有江南富庶之地与大量人口,还有文士辅佐,竟然不懂得趁机逐鹿中原,也就只能被朱元璋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