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牛逼”的“七种武器”
(2018-01-14 12:45:22)
标签:
律师牛逼名家凤毛麟角 |
分类: 文集 |
曾写过《律师“装逼”的七种武器》,言明“谢绝对号入座”,却被一些朋友责怪“打击面太大”,并问我律师“牛逼”当如何。趁着周末时间,我干脆谈谈律师“牛逼”的“七种武器”,与大家分享。
1、业务团队
律师“牛逼”不再是用学历等虚名取胜,而是用实打实的业务能力获得江湖地位。“牛逼”的律师不能“单打独斗”,背后需要一个业务团队,这才能“大兵团作战”。业务团队中案源律师、案件律师、文案律师有效分工,这才有“金刚钻”,揽下“瓷器活”。有团队的“牛逼”律师才能成为“一代宗师”如少林、武当,而不是“姑苏慕容”那样寄希望于个人。
2、成功大案
律师“牛逼”需要有几件拿得出手的成功案例,而且需要“誉满天下”的大案要案。同样是无罪判决,基层法院做出的无罪判决与中级法院作出的判决、高级法院做出的判决差别太大,具有全国影响力“大案要案”的无罪判决、再审改判、二审改判案件,那才是律师“牛逼”的大杀器。办理几单知名案件不难,办理几单成功案件也不难,办理几单知名的成功案例,那才堪称经典。
3、实操著述
律师“牛逼”,不仅需要“实战能力一流”,而且需要“总结能力一流”,这才可以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办理了大量成功案例,这就需要撰写实操著述,从“独乐了”到“众乐乐”。律师毕竟不是法学家,实操才是他们的第一要招,这才对律师同行有帮助。没有实操著述,,这样的律师不能说“牛逼”,或者说与“牛逼”律师还有一定的差距。
4、法治贡献
律师“牛逼”需要对法治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那些辩护观点被司法解释甚至国家立法吸纳的律师,才是“牛逼”律师。许多人做律师近四十年,却在法治贡献上鲜有贡献,只能说他们是“老律师”而不是“牛逼律师”。法治进步,是一批先驱者推动的,而不是坐等得到的。
5、业界品牌
律师“牛逼”需要形成业界品牌,不仅成为律师同行学习借鉴对象,也是业外人士了解律师群体的标本。谈到律师特别是刑事辩护律师,许多人心目中马上浮现张思之等代表人物的形象,这种标杆性的律师即使业界的品牌,也是律师“牛逼”的“武器”。
6、收费底线
律师不是商人,收费高的律师极有可能是“装逼”律师,甚至是“勾兑”律师。但“牛逼”律师也需要自己的收费底线,成为一种行业认同。那些“抄底”办理案件的律师,例如三个阶段收费不过五位数,显然不是“牛逼”律师做派。一些知名律师“自带干粮”去蹭热点案件,只能说他们没有“收费底线”,距离“牛逼”律师还很遥远。“牛逼”律师可以做公益做发源,但自降身价甚至自带干粮办理“热点”案件,只能说还是热衷名利的“装逼”律师或者是“网红”律师。
7、经典言论
俗话说得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律师“牛逼”需要有一些经典言论,作为律师行业健康发展的“助推器”。曹丕也说只有文章才会“无穷”,言论其实也是一种文章,让他人援引作为“说服”对手特别是办案机关的“杀手锏”。一些律师满足于默默无闻“闷声发大财”,他们只能是“富裕律师”而不是“牛逼”律师,或者说他们只是律师中的“土豪”,而不能是“牛逼”律师那样的“名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才是律师行业的“带头大哥”。
律师都是从“苦逼”起步的,苦着苦着就可以“装逼”了,装着装着就可能“牛逼”了。当然,能够“牛逼”的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一批“装逼”律师在冒充“牛逼”,如同用孔雀的羽毛装扮自己的八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