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如何才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受伤”?
(2017-09-15 20:40:33)
标签:
英国德国法国欧洲大陆势力均衡 |
分类: 历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是英国霸权大国的“谢幕战”,从拿破仑战争甚至七年战争以来英国的“世界霸权”走向了黄昏。这一场战争也是美国霸权大国的“揭幕战”,美国从英国手中顺利接过“世界霸权”的“权杖”,直到今天。那么英国如何才能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受伤”呢?
普法战争以来,英国就清楚法国已经不足以制衡德国。英国虽然海军强大,但陆军却很脆弱,因此英国必须联手法国与俄国才能制衡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俄联手围殴德国,特别是英国海军一开始就将“世界第二”的德国海军封锁在港口内,保证了英法俄联军的最后胜利。虽然1917年俄国退出了对德作战,但美国及时填补俄国的空白,德国也就无力回天。英国当时坚持了“三原则”,第一是英国海军总吨位超过德国与法国总和,甚至“无畏舰”是德国两倍;第二是英国与法国、俄国结盟,形成对德国东西两线夹击;第三是英国在德国出兵后立即出兵,绝不观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却违背了这些原则。
既然德国是战败国,那么英国就不能容许法国保留战列舰、潜水艇这些进攻性海上利器。海军对德国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对英国却是必不可少的日用品。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英帝国竟然允许德国拥有德国35%的海军战舰与45%的潜水艇,这不是自寻死路?英国应该明确禁止德国拥有战列舰与潜水艇,德国海军总吨位不得超过英国15%,这才能一开始就避免德国对英国海上封锁。
英国明明知道德国陆军军事实力超过法国,英国陆军有极为脆弱,它就一定不能放弃拉着东线国家特别是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包围德国。德国吞并奥地利已经公然违反了《凡尔赛合约》,英国此时就应该对德国采取军事压力避免失控,例如对法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提供军事保证,并用海军封锁德国海岸线。英国竟然默许德国吞并奥地利,还帮助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甚至放弃与苏联军事结盟,这不是给了德国重演普法战争击败法国那一幕?英国可以牺牲奥地利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满足德国,为何不能牺牲波兰抗击德国?
德国偷袭波兰,英法对德国宣战。此时英国远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热情,既没有联合法国依托马奇诺防线进攻德国鲁尔区、萨尔区缓解波兰军事压力,也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独步欧洲的强大海军去封锁德国海岸线并切断瑞典铁矿输入德国的航线。正是英国的消极应对,才使得德国从容击败波兰解除东线威胁,然后逆时针进攻丹麦、挪威获得进入大西洋的前进基地并保护瑞典铁矿输入航线,最后“一路向西”重演普法战争那一幕,英国不得不黯然撤离敦刻尔克。
英国明明可以在德国这把火没有烧起来时将其扑灭,却等到这把火烧痛自身无法灭火,不得不向美国寻求帮助,拱手将“世界霸权”让给美国。英国丧失了对德国军事扩张的警惕性,也不愿意承担“大国责任”,甚至放弃了“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焉能不败?法国强大,英国联合普鲁士、奥地利、俄国甚至奥斯曼土耳其围殴法国,这就是“欧洲反法同盟战争”;俄国强大,英国联合法国、撒丁王国(意大利)与奥斯曼土耳其群殴俄国,这就是“东方战争”,也成为“克里木战争”。普鲁士崛起后,英国竟然坐视普鲁士击败奥地利、击败法国,不懂得及时制止,也就酿成后来两次世界大战之祸。德国二次崛起,英国明知法国不足以抗衡德国,竟然坐视不管,难道不清楚德国的海军可以轻松进入英吉利海峡?纵容德国的代价是,英帝国黄昏的到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