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四世三公”,又属于嫡子,政治地位明显高于庶出的袁绍。如果袁术想有所作为,其实很容易,至少可以避免“公司”过早“破产”。这就需要袁术“饱读诗书”懂得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而不能肆意而为。
袁术早年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袁术是后将军,地位高于袁绍的中军校尉、司隶校尉与渤海太守。袁术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战争,本该辅佐庶兄袁绍恩接“草根”出生的孙坚等人。不料袁术对孙坚过于凉薄,导致孙坚寒心,这也说明袁术难堪国用。
孙坚在讨伐刘表途中死去,这给了袁术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利用孙策征讨天下。袁术其实是另一个王伦。有着“汝南袁家”名满天下的政治地位,淮南经济富庶兵精粮足,却没有一流的业务骨干。此时袁术如果趁着孙坚死去善待孙策,以孙策为前锋自己为后应,那么夺取江东、征讨刘表并非难事。一旦有了淮南、江东与荆州作为基础,北向以观天下之势成。周瑜、鲁肃等人本就是袁术部下,不是袁术无能岂能投奔他人?
当曹操消灭吕布、袁绍消灭公孙瓒结束“四强赛”进入“半决赛”时,袁术应该利用孙策完成了夺取江东、消灭刘表,等着袁绍与曹操的“胜利者”进行最后“决赛”。面对庶兄袁绍与强敌曹操,袁术当然应该“血浓如水”直奔许都“奉迎天子”。一旦掌握着“天子”,则袁术与袁绍联手可以轻松击败曹操完成天下一统。
不过,袁术的势力毕竟不如袁绍,而且子嗣也孱弱。此时袁术应该与庶兄袁绍“联手”控制朝政甚至退归乡里。毕竟,“董事长”的名声虽响,祸害也大。没有强有力的子嗣,抢来帝王身份也会遭致祸害。袁绍为大将军,袁术为骠骑将军,足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