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律师为什么不愿意做法官
(2016-06-17 08:02:04)
标签:
资深律师法官下海精神满足 |
分类: 法律 |
本来资深律师出任法官是法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行业惯例”,不料在中国却遭到冷遇——中共中央政法委提出从资深律师中选任法官、检察官,更多是被律师漠视甚至调侃,还鼓励各级律师协会中的“党员”会长、副会长们“率先垂范”。资深律师业务娴熟、收入可观,更难被腐败,为什么中国的资深律师不愿意做法官?
1、法官薪酬太低
中国律师平均收入动辄是本地法官的数倍。同样是通过司法考试,同样是提供法律劳务,同样是“为人民服务”,平均收入差别超过两倍以上,岂能吸引资深律师进入法官队伍?从来都是法官辞职“下海”做律师,律师虽然辛苦点但收入还不错,而且法官积累的人脉资源用于律师工作更便利。
2、法官工作太忙
本律师高峰时期每年办理四十个案件已经是整个律师事务所最多,而我们法官朋友总是抱怨他们每年要办理三百个案件以上。周末律师可以老乡朋友聚会、家庭自驾游,法官朋友多半需要加班赶工。即使是检察官朋友,也抱怨他们两天就要准备一个案件公诉,我们开始至少可以用两周时间准备,可以细致研究他们起诉书的疏漏。
3、法官缺乏自主权
中国法律明确法院“独立审判”,但主审法官还需要受制于庭长、分管副院长甚至院长、审判委员会,越是重大敏感案件法官自主权越受到压缩。中国的法官不仅要“懂法律”而且要“懂政治”,甚至要“懂经济”,这如何能够让法官施展拳脚?律师自由惯了,许多人本就是受不了“体制内”的“听话”才辞去公职“下海”,要他们回到法院动辄“请示汇报”,也不容易。
4、法官风险太大
法官毕竟是“官”,官场的风险他们也都具备。无论是“不听话”得罪领导,还是“太听话”得罪当事人,甚至作为领导心腹“一起分过脏”,都让法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律师要获得高收入很安全,律师费收高点就行,明码标价。法官要获得高收入,就很容易陷入困境,“非法利益”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资深律师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甚至发展问题,进入收入稳定阶段,他们每年办理二十来宗甚至十来宗案件已经可以生活安逸。要他们放弃安逸的生活进入“体制内”,除非有比收入与自由更吸引他们的地方,例如社会声望与行业荣誉。也许中国法官获得独立审判权的时候,才是中国资深律师愿意改行做法官的时候——那些有志于推动法治进步的律师在“盆满钵满”可以转行做法官,按照马斯洛的理论,物质满足后开始追求精神满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