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备统一天下的唯一机会:汉中之战胜利后

(2016-06-01 10:03:51)
标签:

刘备

汉中之战

虚实结合

分类: 军事
         刘备统一天下唯一的机会是汉中之战胜利后,此时曹操东线与孙权在合肥僵持不下,西线大军撤出汉中,南线遭受刘备大将关羽北伐连战皆败。刘备此时如果不是听取诸葛亮“自立为王”的昏招,而是“缓称王”积极进取,完成天下一统的难得机会就在眼前。
       汉中之战后,刘备留下魏延镇守汉中,主力部队回到成都,从而错过了“扩大战果”的机会,而曹操则将汉中败兵转向南线荆州战场。如同下围棋,曹操在汉中“弃子”,在荆州“布子”,刘备却在汉中“吃子”后坐视曹操在荆州“扩大地盘”,焉能不败?
     刘备应该制造三次“虚实结合”。汉中之战后刘备若有吞并天下的决心,则应该一方面派参加过汉中之战又熟悉荆州地形的黄忠、赵云各率一军支援关羽北伐,另一方面自领大军带上张飞,以刘封、孟达的名义夺取上庸三郡,并派人游说孙权夹击曹操。关羽、黄忠、赵云进攻襄阳,必然会导致曹操大军主力云集,东线合肥空虚,孙权可以趁机夺取,这也是后来诸葛亮派邓芝游说孙权所为,张昭等人解释为虽是为蜀汉,但也有利于东吴。
       黄忠、赵云的旗号出现在襄阳城下,给曹操的信号就是刘备对襄阳志在必得。“大王休辞劳苦”必然会主力军队救援襄阳。关羽援军到达,孙权就是想动手取荆州也要忍耐一下,必要时刘备干脆书面告知孙权夺取襄阳后奉还荆州(江陵)。曹操大军一旦开赴襄阳城下,则埋伏在上庸三郡的刘备大军主力直出南阳从北面合围襄阳,争取擒获曹操。如果说黄忠、赵云协助关羽进攻襄阳是虚,则刘备、张飞进攻南阳是实。即使“天不灭曹”曹操不来襄阳或者曹操驻屯南阳甚至曹操坐镇洛阳,但刘备、张飞、关羽、黄忠、赵云夺取襄阳攻下南阳应该不是问题。
      刘备、张飞旗号出现在南阳城下,曹操必然认为刘备“明攻襄阳实为南阳甚至洛阳”,曹操大军主力开赴南阳城下或者洛阳城下这是当时明智的选择。不过,曹操却忽视了一件事——马超哪里去了?刘备要“大布局”带走黄忠、赵云甚至张飞,却遗漏了赵云,魏延也流落在汉中。作为“奇兵”则应该派遣马超、马岱在马良辅佐下袭取凉州。马超被西凉成为“战胜”,有马岱作为军事助手、马良作为政治谋士,带着五六千兵马杀入凉州,必然无人可挡。曹操大军不是被牵制在襄阳就是牵制在南阳,西线兵力空虚,马超带着“还乡团”顶着“凉州牧”的头衔杀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必然会导致曹操首尾不能相顾。
     马超全家被曹操杀害甚至幼儿都不保,对曹操恨入骨髓,马超投向曹操的可能性为零。刘备也许当心马超自立为王,但马超没有子嗣又有勇无谋,岂能自立为主?马超导致曹操“拆东墙补西墙”,调集最后的预备队会同关中人马驰援西凉,其结果当然是关中空虚。刘备的另一粒旗子就是魏延、王平,一旦曹操余下军事力量被马超、马岱、马良吸引,则魏延、王平的汉中大军可以直出子午谷或者斜谷进入关中,这才是“最狠”的“杀手锏”。至于粮草补给,当然要辛苦诸葛亮坐镇成都,李严来回照应,张翼、吴懿稳定大局。
      这种“大战略”由三次“虚实结合”。黄忠、赵云支援关羽夺取襄阳是“须”,刘备、张飞夺取南阳是“实”;刘备、张飞、关羽、黄忠、赵云决战南阳是“虚”,马超、马岱、马良兵出凉州是“实”;“马家军”复仇部队攻入凉州斩断曹操左臂是“虚”,魏延、王平出奇兵攻入关中夺取长安是“实”。曹操一生多诈,要识破黄忠、赵云、刘备、张飞甚至马超都是“打酱油”难比登天,除了刘备谁能懂得魏延是一代将才?
      这种“大战略”即使不能让曹操遭受重创,但关羽、黄忠、赵云夺取襄阳却是肯定,刘备、张飞夺取南阳也是定局。此时刘备把荆州江陵还给孙权,也避免了孙权的积怨与威胁,还能继续维系孙刘联盟。但西线马超、魏延大军夺取关中却更顺利,毕竟关中再重要也没有中原重要。当然,倘若曹操“识破”刘备大战略,刘备可以“实则虚之,虚则实之”,趁着曹操大军主力“一路向西”救援关中,则襄阳、南阳城下的大军可以“继续北伐”直奔洛阳、许昌,所谓“攻其必救”。曹操不救援关中,则关中被马超、魏延夺取,刘备大军获得“北伐中原”的两个前进基地,可以遥相呼应。马超大军“复仇之师”从关中可以跨过黄河进入并州骚扰,也可以迂回到司州骚扰,成为另一个彭越。刘备大军则可以兵分两路,黄忠、赵云西入武关打通与关中魏延的联系,主力北上攻打洛阳,还可以派说客鼓动孙权一起北伐,不惜把豫州部分城池交给孙权换取孙权加入联军。
     可惜,刘备急于称王,错失良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