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翦颇牧,用兵最精”,经过《千字文》的渲染,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成了战国“四大名将”,一时间威风无两。其实,战国的江湖名将辈出,比起这四人英勇善战的也不下四人。
1、吴起——吴起这“牛人”无人不知,“孙吴兵法”就把吴起与孙武、孙膑同列,魏文侯的宰相李悝就向魏文侯推荐吴起说“起贪鄙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吴起先是担任鲁国将军击败强大的齐军,后又是担任魏国将军击败十倍于己的秦军夺取西河地区,阴晋之战名扬天下。吴起最后担任楚国令尹,南平百越、北挫强魏,战国头号军事家的地位无可怀疑。吴起先后指挥过鲁军、魏军、楚军,击败过齐军、秦军、魏军,任何军队在吴起之手立即变成强军,可见其练兵之法无人出其右。
2、孙膑——孙膑这“牛人”一手毁灭了魏国百年霸业。孙膑先是“围魏救赵”在桂陵击败魏军精锐,后是“围魏救韩”在马陵之战击败魏军主力,从魏文侯、魏武侯到魏惠王的百年霸业毁于一旦。孙膑“攻其必救”战术,当时被认为无可破解。不过,桂陵之战后倘若魏军主攻齐国迫使齐军主力决战,是否可以避免一次次被齐军威胁首都被逼撤军途中遭遇伏击?要知道孙膑面对的是魏国这“超级大国”,如同廉颇、李牧面对秦国,而不是白起、王翦面对脆弱的东方六国。
3、赵奢——赵奢这“牛人”似乎没有廉颇、李牧光芒万丈,但阏与之战赵奢尽显名将本色。秦军进攻韩国,军队驻扎在阏与,向赵国求救。无论是廉颇还是乐乘都认为无法救援,但赵奢却远程奔袭击败秦军大将胡阳,在华阳之战名声大噪的胡阳从此销声匿迹。此外,复兴齐国“功同再造”的田单,与赵奢一席话后自叹弗如,能够折服“牛人”田单的名将显然不是凡俗。
4、魏无忌——魏无忌这“牛人”是战国“四公子”中真正的能臣干吏,比起名不副实的平原君、自顾自身的孟尝君、目光短浅的春申君,信陵君魏无忌显然更让人佩服,刘邦、司马迁都是魏无忌的“粉丝”。魏无忌一次是窃符救赵,一次是五国攻秦,前者拯救赵国于危亡迫使王龁败走郑安平投降甚至白起被赐死,后者重挫秦军大将蒙骜迫使秦军龟缩函谷关内多年直到魏无忌死去。能够击败“超级大国”秦国,魏无忌属于“牛人”可见一斑。秦王嬴政对魏无忌无法在战场上战胜,只能再施反间计,可想而知魏无忌军事才华“大秦国”无人能及。
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当然是不世之名将,但比起吴起、孙膑、赵奢、魏无忌这样的“牛人”还是稍逊一筹。白起面对廉颇、王翦面对李牧不得不使用反间计,这说明白起、王翦军事才华不能压制廉颇、李牧,在同等条件下白起、王翦逊色于廉颇、李牧,或者说换了廉颇、李牧是秦军将领而白起、王翦是赵国将领,秦军照样取胜。长平之战后白起认为邯郸之战必然失败这才宁死不愿意出征邯郸,这也说明白起没有政治家范雎“反间计”帮忙也自知不是廉颇对手,要知道邯郸保卫战赵军主力丧失殆尽,廉颇是用“童子军”保卫家园。阏与之战已经表明廉颇不如赵奢,这也使得赵国“爱屋及乌”信任赵奢的儿子赵括,也许这才有长平之战临阵换将的灾难。李牧的军事才华当然不错,但赵国边防军的战斗力与秦军相比毫不逊色,参加过对匈奴作战的李牧兵团挫败秦国军团,比起魏无忌的“多国部队”显然要容易不少。
长平之战秦国胜利是个意外,秦军主力与赵军主力在千里之外的长平相持两年之久,韩魏楚的军队竟然既没有出兵“围秦救赵”用孙膑的战术“攻其必救”迫使秦军主力首尾不能相顾,也没有出兵破坏秦军千里补给线,更没有趁机发动“收复失地”的大规模战役牵制秦军主力,甚至李牧大军没有作为预备队“一锤定音”,实在让人惊叹“六国”难道集体“弱智”?信陵君不被信任,孟尝君早死,平原君缺乏战略眼光,春申君却是楚国“摄政”大臣,完全可以鼓动一次“五国合纵”抗秦帮助赵国,楚国刚刚被秦国占领江汉淮上大片领土,难道春申君认为赵国战败楚国可以幸免?秦灭六国,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秦国三次著名的反间计,一次是长平之战反间计赶走廉颇,一次是五国攻秦后反间计赶走魏无忌,一次是灭赵前夕反间计赶走李牧,秦军赫赫军威背后是政治家的高明权术。六国生死关头竟然还在猜忌功臣名将,被秦国灭亡也是理所当然。不过,秦灭六国,六国灭秦灭,为汉高祖刘邦做了嫁衣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