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是褒是贬?

(2015-02-16 23:54:01)
标签:

三国演义

诸葛亮

司马懿

魏延

分类: 随笔

       寒假闲无事,看看央视版的《三国演义》,发现对诸葛亮明褒实贬。诸葛亮可以用心理战术折磨周瑜、王朗、曹真,却对司马懿无可奈何,可见“脸皮厚”是政治家的基本素养。倘若诸葛亮遇上刘邦,他的心理战术也是徒劳无功,成熟的政治家本就喜怒不形于色。在《三国演义》中,我发现诸葛亮似乎是个糊涂虫。

       1、北伐中原——蜀汉据有汉中、川西天府之地民不足而地有余,诸葛亮完全应该效仿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与萧何“鼓励农桑”,从而增加人口发展生产充实国力。可惜诸葛亮不能知己知彼,明明蜀国最弱魏国最强,却不顾国力在大败于东吴之后强行北伐,导致国力更加脆弱。诸葛亮难道不知蜀国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一旦蜀军据险坚守控制汉中与关中之间的关隘,攻不足而守有余,魏国进兵也就只能转向东吴,缓解蜀汉军事压力。

       2、反间司马——诸葛亮最担心司马懿领军,因此用马谡之计诬陷司马懿谋反,后司马懿被免去兵权。诸葛亮立即出兵北伐,从而使得诬陷司马懿过于明显。倘若等待一两年使得司马懿被遗忘再图北伐,岂不可以更有功效?反间计一旦被识破,则司马懿更受重视,诬陷适得其反。

       3、坐观孟达——新城太守孟达意欲叛归蜀汉,此时魏军主力被诸葛亮前置在陇西,南阳兵力空虚。孟达叛归蜀汉,诸葛亮完全应该派出援军例如与孟达交好的李严予以策应,即使司马懿复出奔袭新城也能避免孟达孤立无援迅速溃灭。倘若诸葛亮主力从新城突入南阳,比起兵出祁山更有利于后勤保障。

       4、错用马谡——街亭既然是蜀汉大军后勤保障咽喉之地,显然应该由经验丰富的魏延、姜维、张翼或者廖化等人坚守。诸葛亮竟然派出完全没有军事经验仅仅是谋臣而不是猛将的马谡作为街亭守军主将,如同赵孝成王派出纸上谈兵的赵括,焉能不败?曹操、司马懿这些一流军事家向来不因为战败惩罚部将,诸葛亮竟然因为街亭失守处死马谡,这是严明军纪还是推卸责任?

       5、猜忌魏延——如果说三国中期魏国首席猛将是张颌,那么蜀国首席猛将则是魏延。张颌总是作为魏军的“尖刀”备受重视,魏延却经常被诸葛亮弃而不用,魏延有所怨言在所难免。当年刘备以关羽守荆州以魏延守汉中,可见魏延军事能力不凡,可惜被诸葛亮猜忌自毁长城。

      6、气死曹真——曹真是魏国大都督,能力远不如司马懿,“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有曹真作为司马懿的队友显然是对诸葛亮的巨大帮助。诸葛亮竟然气死曹真,使得司马懿失去掣肘总揽陇西兵权。诸葛亮通过北伐帮助司马懿复出,通过气死曹真帮助司马懿取得主帅地位,难道诸葛亮是司马懿的卧底?

      7、擅离职守——诸葛亮是蜀汉丞相、托孤大臣,其职责是辅佐幼主刘禅,而不是越过前方大将直接参与沙场征战。诸葛亮毕竟是张良、萧何那样的能臣而不是韩信、英布那样的名将,他应该坐镇成都,即使要北伐也应该派出大将例如魏延前往,亲冒矢石实乃托孤大臣擅离职守。

      8、知错不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其不意夺取陇西三郡,但一旦魏国重兵云集则蜀汉军队无法在旷日持久消耗战中获胜,毕竟蜀军需要从川西千里之外补给粮草,汉中富庶之地被曹操迁走人口而不能就地取粮。既然诸葛亮的“礼拜攻势”已经暴露给魏军,显然诸葛亮只要不能解决粮草补给问题就不可避免在魏军坚守下完成北伐大业,诸葛亮知错不改一错再错,除了空耗国力帮助司马懿掌控兵权提高威望还有何积极作用?难道诸葛亮是为司马懿做嫁衣通过司马氏之手颠覆曹氏基业?

     《三国演义》许多因为剧情需要与《三国志》、《资治通鉴》不同,《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司马懿把曹真、张颌的诸多功劳移花接木给司马懿,看起来是美化诸葛亮其实是美化司马懿。倘若诸葛亮“闭关自守”在蜀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魏延守汉中李严守巴郡,二十年后诸葛亮再图北伐岂不更加得心应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