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50多名执业律师的大所,事务所管理委员会提出“专业化发展”构想,并建议律师自行决定成立一些专业事务部。当然大小律师关心的是公司事务部、金融事务部、房地产事务部、行政与国企事务部,他们都有高级合伙人牵头。也有几个事务部的筹备人邀请我参加他们团队,但是考虑到我三分之一的案件是刑事,而且作为一家大的律师事务所竟然没有刑事事务部如同一家大学没有理学院,我还是抱着观望态度。既然没有人愿意牵头成立刑事事务部,那么也就只好自己联络几名律师“搭台唱戏”。经过事务所管理委员会的撮合,我与另一位担任过10多年警察的律师决定共同发起成立刑事事务部。在“两人密谈”中,我们觉得刑事事务部成立后,最低可以作为案件分析交流的“论坛”,进一步可以成为刑事资源共享的“资源库”,最好则可以作为业务拓展的“专业团队”。随后,我则起草了刑事事务部筹备方案(讨论稿),并分送几位有意向加入刑事事务部的律师。周一下午,大家在某合伙人办公室召开筹备会议,筹备方案修改为“暂定稿”,并根据暂定稿起草了请示报告。周二“暂定稿”与“请示报告”报事务所管理委员会批准,周三正式批准成立。
我似乎适合“文案工作”,于是刑事事务部的日常工作我来操刀。6名律师虽然不多,不到公司事务部成员的一半,但是我们可以先“搭起架子”,然后再逐渐加以完善。暂时我们并不准备扩充,而是形成适合我的的工作模式以后,再邀请“志同道合”的律师加入。事务所成立专业部的原因之一,就是事务所过于庞大,难以提供精细服务,那么事务部如果也是大肆扩张,同样难以向专业化发展。我倾向于7-8人以内的小团队,这样才便于沟通与交流。定期的案例讨论、法律学习、对外交流,即可以提高成员律师的业务水准,又可以融洽内部关系,还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拓展业务。刑事事务部的成立,标志着我们这些刑辩律师单打独斗“游击队”时代向分工协同“正规军”阶段的转变。
我们6名刑辩律师,有警察出身的,有教师出身的,也有法院出身的,也许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帮助其他成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网络爱好者干脆主张组建Q群,也许这会逐渐成为一种发展模式。当然,我们也想事务所提出建议,例如事务所网站开辟刑事专栏、事务所期刊增加刑事部分、事务所宣传资料加上刑事宣传页、事务所宣传栏张贴各事务部资讯。至于事务所专业服务的下一步构想,只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加以完善。我倾向于对外交流时与法院、大学、其他律师事务所的座谈、讨论、讲座,也许是依托事务所平台的有效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