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律师维权多次挨骂,昨天又一同事被斥责,我不禁苦中作乐谈谈挨骂的学问。鉴于最近气候恶化,笔者准备“不谈国事”,最多写写专业法律文章或历史文章,毕竟“生存”比“发展”更重要。一些同事对维权律师与弱势群体并列为“干扰”人群很不满,似乎有韩信感叹与樊哙为伍之恨,其实律师本就是“弱势群体”,韩信这地痞无赖和樊哙这屠狗的也是一路货色,何必自以为光鲜?
挨骂是一门学问,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甚至引车卖浆者无不会挨骂,当然会不会挨骂就是“水平”,也就是一种生存艺术。笔者从幼年时期饱受父辈痛骂,虽然学生时代曾是好学生、后来又曾是“优秀教师”、“优秀律师”,但挨骂一直都不曾少过,不是挨领导骂、女人骂,就是挨对手骂、朋友骂。李宗吾的“厚黑学”曾是国人“成功学”力作,我虽不能学会“黑”,对于“厚”却颇有心得——如果此生没有兴趣参加政治,那么“黑”的学问也许永远没有实践机会。
挨骂有3重学问,针对不同的施骂者,对策当然各有异同。
第一种施骂者,骂你是帮助你,一般是领导、师长、家人、朋友。对于这一种“骂”,当然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适当做出解释,但如果对方坚持施骂,那么我们要做的只能是认真倾听、积极回应,向他们展示自己“痛改前非”的决心。其中,领导、师长的施骂则需要有一种感恩的心来回复——领导愿意骂你而不是暗地里给你小鞋穿,说明他是器重你、关心你的,骂你只是一种姿态,更多是“怒其不争”,试图帮助你进步。诚恳认错、认真改正,这是最好的挨骂艺术。当然,如果他们真的骂错了,那么也应该“积极认错”(原则性的问题当然是“坚决不改”,不过必要的妥协也是需要的),这就是希贤先生的生存法则。
第二种施骂者,骂你是不喜欢你,一般“熟人”包括美女骂你就是如此。既然别人不喜欢你,必然有不喜欢你的道理,所谓“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挨骂者首先需要向他们作出解释,许多“不喜欢”本就是“误会”或“傲慢与偏见”的产物,我们能够解释清楚尽量不要留下隐患。如果别人不听解释,那么我们也无需与之闹僵或者反唇相讥,淡淡一笑就足够了——高深莫测的淡淡一笑,可能是感谢,可能是觉得好笑,也可能是不屑一顾,还可能是识破对方伎俩的胸有成竹。
第三种施骂者,骂你是羞辱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辱骂”、“谩骂”。如果是当面骂你,当然需要回应,能够“四两拨千斤”予以反击更好(记得在武汉读书时,一名武汉学生说我们这些不会将武汉话的都是农村来的,我则淡淡一笑回应说不会说标准普通话的必然是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不能妙语反击那么就应该以毒攻毒(我一年长亲戚说读大学没用,毕业了还不是出来打工,我以毒攻毒“说这种话的人一定是小孩读不出书来的,吃不到葡萄而已”),如果口才不如他人谩骂不是对手那么就应该淡然处之,用一种冷傲表示自己的不屑,从而将对方贬低成混混无赖。
有朋友问我,网友骂你该怎么办?由于不清楚他的动机,只能是先做出解释(第二种),解释不听则适当反击(第三种),再不行就直接拖入黑名单。我开博以来仅仅将一人拖入过黑名单,看来我挨骂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不过,我尽量不骂别人,能够温言解决的无需恶语,这不仅是一种优雅,更是一种气度。有同事说与我合作案件很轻松,即使他做错了我也只是告诉他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从不痛骂——我的回答是,职场大家都无心犯错,只要懂得如何改错即可,谩骂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