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维权,难在何处?
自从《劳动合同法》生效以来,农民工维权就摆在了律师面前——劳动仲裁,是所有律师的入门功课,在不能接到“大单”之前,还是有许多律师愿意为农民工维权出力。可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特点,导致许多律师一旦有新的案件,一般都会放弃农民工案件,从而使农民工所能委托的律师,往往鲜有成熟律师的参与。笔者结合多年的法律服务,试图找出农民工维权困境之所在。
一、农民工不愿意选择法律手段。
农民工多半不愿意走到律师旁边,无论是律师的法律咨询还是法律援助,对他们而言往往是遥远的事情。没有逼到万不得已,他们一般都会通过非法律手段,例如同乡关系、亲戚关系来解决劳动难题。无论是观念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愿意与律师交往的农民工实在凤毛麟角。可以说,没有几个农民工会找到律师朋友,也没有几个律师愿意与农民工私人交往。而找律师,私人交往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法律寻求途径。
二、农民工难以支付律师费用
除了法律援助,律师一般不会免费提供法律服务——每年向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缴纳的数万元费用,使他们必须像商人一样与委托人谈合同服务。基础律师费,有的律师收取五千,有的律师收取八千,即使是“菜鸟”律师也会收取三千,毕竟“行规”不可以随便打破。要农民工先行支付至少三千元,对他们而言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法律又禁止“风险代理”,所以农民工获得律师帮助,一般只能是“代书”(写仲裁申请书),而出庭费用,不是他们可以考虑的。
三、农民工容易被“和谐”
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仲裁委商定,越过律师直接与农民工和解,本来需要支付两万元补偿金的就支付一万元,而农民工很容易拿到前后直接把律师抛开,结果律师的后期收费直接落空——有的律师出于为农民工考虑,先支付律师费例如一千元,拿到赔偿金时再支付律师费例如九千元,这种“分期付款”方式本来皆大欢喜,可是一旦农民工在用人单位和劳动仲裁委鼓动下“抛开”律师单独与用人单位和解,那么律师就只能品尝好心换来的苦果。我一些同事表示,要么不接农民工的案件,即使接案件也会“下手狠”,每人先交六千元律师费,否则免谈。可以说,被欺骗的律师不在少数,结果导致律师基本不愿意为农民工提供服务。我一位有同事除了与我一起办过38名厨师厨工的劳动案件,基本上只给“资本家”出庭。
四、劳动案件时间会很长
从劳动仲裁到一审、二审、执行,劳动案件会超过普通民事案件。于是,一些农民工等不及,愿意在不利条件下“和解”,律师业等不及,太小的案子没必要付出太多。于是,国家的“仲裁前置”司法制度,直接成为农民工维权难的制度壁垒。所以,笔者建议劳动仲裁改为行政复议二局终局制,这样才可以避免迁延日久。
笔者对于劳动仲裁案件,必须是10人以上才愿意接单,并且必须每人先交两千元以上的律师费,否则宁愿不做——最多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代书。不是说我对农民工没有感情,而是因为我多次被“骗”,只好痛定思痛,设置门槛。呵呵,我现在知道,为什么老律师说律师必须是冷血,眼中只有利益和法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