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9月3日,去年的今年我拿到律师执业证。回顾律师执业的这一年,我的律师执业起步虽说艰难,但也有惊无险,总算走出了一条还算不错的发展之路。
我们一期7名实习律师拿到律师执业证——有4名是律师事务所的助理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而我们另外3名属于“社会青年”,分别来自学校、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经过一年的发展,我们当初的7名律师,现在的境况已经发生较大的差别。
4名助理出身的执业律师,有1名已经在老板的提携下,事业风生水起,俨然属于成熟律师行列,靓房、豪车都已经配备,与高层次当事人交往颇有心得。另外1名助理出生的律师,早就退出律师行业,毕竟在律师行业生存也是不简单——熬过了生存期就是胜利。还有两名助理出生的律师,一名成为股权、破产方面的助理律师,即协助高级合伙人处理相关公司业务,成为“专家门诊”;另一位开始与其他实习律师合作,组成交通事故案件组,成为事务所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专门团队,形势也是一片大好。
我们3位来自教师、公务员、警察的律师,执业一年,其中公务员律师已经“跳槽”其他律师事务所,成为公司化运作的实践者。另一位警察出身的律师,在刑事案件、合同纠纷方面已经颇有斩获,并在严密布局。而至于我,在同期律师中的发展虽然帮我吹嘘的很多,可是我知道自己基本处于中等行列。由于我出身内地教师,所以亲戚朋友都在内地,同学基本都在学校,能够在“人脉”上帮助我的,本来就很困难。所以,我的发展规划是,一方面抓住“小老乡”(湖北省)和“大老乡”(湖北、湖南、河南、四川、安徽、江西等湖北周边地区)的关系,从而分取一杯羹;另一方面则是狠抓业务素养,恶补专业知识,与其他有案源的同事合作,他们接案子我来操刀,咱们利益分享。
我知道在案源上我处于劣势,于是扩展案源、与官方勾兑,就不是我的主攻方向,我的想法是先做好公司劳动、婚姻家庭、人身财产、刑事犯罪等基础业务的技术准备和实践提高,再向知识产权、证券投资、企业并购等技术密集而不是人脉密集的行业拓展。就目前的发展而言,毫无疑问,我的业务素质已经获得一些同事的认可,他们愿意与我合作。我的方式很简单,我不会去“挖”别人的人脉资源,即使与他人合作过多次,我都会恪守行业规则,毕竟拓展业务不是我的长项(那是本地律师,尤其是专门政法大学出身的律师的强项,毕竟同乡、亲戚、同学的杀伤力,不是“外来户”可比),而是将我的法律素养精益求精——至少无论谁与当事人洽谈还是出具法律文件,可以让他们感觉到我们是专业律师。上次,一件涉及知识产权的案子,我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和揽乱下瓷器活,需要精钢钻——上次在广州开会,河源一位律师(事务所主任,领队)问我们可不可以做公司上市,我只好推辞,马上就被深圳一位律师(事务所主任,领队)接过去——专业素养是你可不可以进入业务高层的技术前提。
一年来,我从每月一单发展到每周一单,现在的收入不仅远远高于当老师的收入,而且甚至可以一单相当于当年教师一年的收入。我不希望赚太多的钱,只要可以每年完成一项任务。2005年结婚前一年,我答应我老婆,3年有房5年有车10年有产业,看来这些话并非戏言。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学者型律师。所以,我不想沾染上律师行太多的坏毛病,而是以的法律专家的形象出现在别人面前。
这几个月忙得出奇,总以为下周会轻松,可是每周都那么忙碌。博客更新太少,抱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