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操:为将之智有余,为君之智不足

(2009-11-09 11:20:51)
标签:

职业经理人

曹操

老板

杂谈

分类: 历史

    看过《三国演义》、《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笔者对曹操最为欣赏,却又对他未能统一天下耿耿于怀。后来看到李世民评价曹操为将之智有余,为君之智不足(“一将之智有馀,万乘之才不足”),似乎豁然开朗。看来,曹操不及刘邦、刘秀甚至司马氏,还是确有原因。

    曹操为将之智有余,这很明显。虽然有濮阳、南阳、赤壁、汉中等败仗,但是曹操毕竟支撑了下来,没有象袁绍(官渡之战)、刘备(夷陵之战)一样一蹶不振。可以说,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流军事家地位,还是无可否认的——这说明,曹操是一位一流的职业经理人,担任公司CEO还是很不错的。可是,他可以成为一流BOSS的楷模吗?

    曹操为君之智不足,很多人有意见,认为曹操具备帝王各种素质,至于没有称帝,那也是不慕虚名而已,后台老板已经不错了。可是,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曹操没有统一全国,真正的原因除了所谓客观因素意外,究竟曹操本人要付多少责任?

    曹操在官渡之战之前,处于创业阶段,事必躬亲也是正常的——一般的公司起步,老板本人也是与普通员工一起摸爬滚打,兼任首席打工仔。可是,官渡之战以后,曹操的实业基本成型,这时他还需要事必躬亲吗?一般的公司,一旦稳定下来,老板就需要辞去首席打工仔职务,选一位职业经理人,自己则退居二线负责战略规划和例外干预。即使是帝王,刘邦也是委任于韩信,刘秀是授权邓禹、冯异,朱元璋是任命徐达、常遇春为大将军。即使是帝王头号军事家李世民,称帝后也是放手让李靖、徐茂功等大将,唯一的一次御驾亲征败于高丽之手(李靖遗言——命一上将前往则胜,陛下亲征则败,皇帝成为大将出奇制胜的障碍)。可是,曹操似乎过于喜欢亲征,无论是追击二袁,还是夺取荆州,甚至讨伐关中,曹操习惯于职业经理人的呼风唤雨,而不是老板的选贤任能。曹操麾下的张辽、徐晃、张颌、曹仁都是一流主将,曹操只需坐镇邺城,命他们四出征讨,岂不胜过事必躬亲数倍?

    曹操似乎过于重用家族成员,忽视外来人才。曹操即使没有自行征讨,一般也是任命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为主将,其他将领为副将,结果束缚住其他优秀将领的手脚。曹操放手张辽守合肥,徐晃救荆州,终于收到明显效果。一般公司起步,老板重视家族成员也是正常的,比较是父子兵,容易同甘共苦。可是,公司终究是要做大做强,家族企业是很难最终壮大的。所以,此时应该放手家族外优秀员工独当一面。可是,曹操似乎把自己的集团变成家族企业,其他外来员工只是点缀,这当然不行。看司马懿大权在握,信用的大将却是郭淮等人;司马师权倾天下,却把钟会作为智囊;司马昭伐蜀,点将却是钟会、邓艾,监军是卫瓘。即使是朱元璋,虽然看好养子李文忠、朱文正,却也是以徐达、常遇春、蓝玉为主帅。

    曹操的猜忌,限制了他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高祖,甚至嗜杀的明太祖,在取得天下以前,都是礼贤下士。秦始皇可以让尉缭子衣食与自己相同,刘邦可以对韩信解衣推食,朱元璋可以对刘基、朱升视为上宾。固然,在天下已定后,他们都走上了“烹狗”、“藏弓”的道路,对于“老朋友”翻脸无情。可是,在天下未定时,他们还是可以坚持礼贤下士的。可是,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前即除掉边让、祢衡,赤壁之战前后有除掉孔融,汉中之战前后逼走张松,杀死杨修,晚年除掉荀彧、茅玠——还没到“敌国破”就开始“良臣灭”,过早举起屠刀,结果葬送了更大的胜利。一些公司开始做大做强,老板就拿老员工开刀,这样的公司如何能够真正强大?

    这方面,刘秀、李世民“不杀功臣”,是我们的榜样;刘邦、朱元璋飞鸟尽才良弓藏,也是我们的第二选择。可是,曹操、洪秀全那样天下未定即大诛功臣,是我们的反面教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