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按照广东省律师协会的要求,我与数十位同仁赶赴广州,参加律师暑期培训。
坐车赶到广州,已是下午4点半,只知道在环市东路420号的华山宾馆报到,却不知道怎么走。我下了车,向车站保安讯问后,立即挤上290路公交车,穿过市区,驶向熟悉而又陌生的目标。终于,在广州工业大学附近下车,向行人问明方位后,即冒雨穿行在广州潮湿的街道上。
虽说我闯荡江湖超过7年可是在广州向别人问路时,总是被看做毕业不久的学生。难道,我真的如此年轻?我也不想多解释,只要目的达到,还是赶紧上路吧。
到华山宾馆已接近6点,全省培训的律师数百人齐聚宾馆前台附近。看到宾馆服务人员又是开单,又是收钱,又是查对,却只配备了1名工作人员实在让我不快。由于前来培训的律师较多,我们这些晚报到的人员就被安排到嘉应宾馆,而且两个人就住在单间里!几位同行的小姑娘与他们理论,当然不会有什么结果。我向来不喜欢与没有处理权限的普通员工浪费口舌,毕竟我们说的再多也无济于事。我寄希望于直接与这次培训的主办者交涉,毕竟他们与宾馆才是直接相关人。如果作为律师的我们,也只能采取常人所采取的理论办法,是否对律师维权是一种嘲讽?晚上,许多像我同样遭遇的人,纷纷给组委会打电话反映居住环境有问题。第二天,组委会立即与宾馆之间进行了协调,我们从11楼的单间搬上17楼的双间。
当天晚上,我与佛山的一位实习律师共处一室。我们一见如故,与陌生人交流毕竟是我们这一行的看家本领。大家都走了一条曲折的发展之路。也许,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从此,一日三餐都成为我们扩大交际圈子的机会,我们相互比较谁派发的名片和收藏的名片最多,这其实是作为公共服务性行业的基本素质。每天下课回来,我们开始讨论听讲的收获。毕竟,付费的培训,如果浪费掉,那就是一种严重损耗。优秀的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广州的同事、同学、朋友先后前来相聚。一顿海吹神聊,一天的疲惫早就烟飞云散。
加载中,请稍候......